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今日要闻 >> 一半是代工!哈尔滨很多人都用过!
一半是代工!哈尔滨很多人都用过!
说到仁和制药
边肖知道他们家有很多“爆炸”
傅夫妇的“与女人同洁,洗涤更健康!”
宋丹丹的“家里有孩子,总留着优卡丹”
周杰伦《亮眼的眼药水,谁亮谁亮》
等待广告
它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许多消费者认为
在一定程度上,“人和”这个词
意思是值得信任
然而,一些消费者最近发现
市面上有“人和”两个字的产品
变化太多了
私处有美白精华,丰胸膏,
抗脱发养发液及减肥药物
也有自称“来个公子”“补精”的
男性保健品等。
电商平台“仁和”关键词搜索结果
从电商平台截图仔细看看产品包装。上面展示的商标有“仁和智谋”和“药都仁和”。虽然这些产品在均,不在,仁和药业和仁和集团官网展示的和产品范围内,但产品推广页面仍在以仁和药业作为卖点,一些产品仍在注明是仁和药业出品.
根据公开信息,仁和药业的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控股股东为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集团)。
打开很多电商平台
“仁和药业”似乎是医药界的“南极人”
很多产品都打着“仁和药业”的旗号
但是制造商和仁和集团
根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如瓶上印有“人和”商标的锌硒咀嚼片,由绿建源(新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天眼超表明,公司与仁和药业、仁和集团没有股权关系。再比如产品推广页标有“仁和药业”的防脱落护发露、美白精华露。实际生产厂家为广州碧翠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陆化妆品有限公司,与仁和药业、仁和集团无股权关系。
电商平台截图
从中西医到面部护肤
从滋补产品到女性保健和男性保健
“仁和”品牌似乎无处不在
所以这些铺天盖地的“仁和”牌
真的是“仁”吗?
他们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业务?
为什么这些产品敢
打着“仁”的旗号?
他们与仁和集有关
团又有什么关系呢?
近日,中新经纬记者致函仁和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称,“仁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隶属于公司控股股东仁和集团。仁和药业无偿永久使用“仁和”商标。“仁和匠心”“药都仁和”两个商标均属于仁和集团。
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2007年,仁和药业在半年报中便表示将“不断提高资本规模及品牌规模,同时积极探索现行法规条件下OEM的各种可能”。
“事实上,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产品上市,这主要得益于OEM产品。”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仁和药业董秘如是回复投资者提问。
而根据仁和大健康官网的“OEM定制”一栏中的介绍,仁和的OEM主要有两种合作方式:
一种是“按需定制开品”,即客户提出具体产品需求,仁和开发产品,再使用仁和品牌或客户品牌投入市场;
另一种为“联合开品”,即仁和与客户共同完成开品,并使用仁和品牌或客户品牌投入市场。
根据2020年报披露
仁和药业产品分为
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
目前从收入来看
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
基本各占一半
年报显示,其2020年主营收入为41.06亿元。不过,仁和药业贴牌产品的毛利仍然低于自有产品。 年报中没有披露OEM产品收入模式的具体细节。
据业内人士向中新经纬客户端介绍,在贴牌模式下,一方负责生产、贴牌、品控、防伪,而另一方则负责销售与宣传等。一般来说,知名药企的品牌使用费在30%-40%左右。也就意味着,一件成本价为10元的产品,需要给品牌方3-4元的品牌使用费。此外,一般还需要缴纳金额不等的贴牌保证金,在合作结束后会原路退回。
值得注意的是
2020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
已经较2019年下滑了26.78%
然而2020年仁和药业的
销售费用还是研发费用的14倍
在研发投入不力的情况下
弊端随之逐步显现
对此
知名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指出
越是轻研发的企业
代工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此外,目前中国药企的产能大部分闲置
建立自己的生产线可能需要投入几千万
通过贴牌的方式
只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十万
便可获取利润
“像仁和这种研发投入不多
也没有新产品出来的企业
只能盘活现有资产”
对于仁和药业对“仁和”这一招牌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开发方式
网友们怎么看?
你们买过哪些疑似仁和的贴牌产品吗?
留言区交给大家
来源:新闻坊、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