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今日要闻 >> 优质教育在“此处”更在“远方”

优质教育在“此处”更在“远方”

发布于:2021-10-20
  “同学们,你们知道‘华光礁1号’号沉船沉在哪里吗?”

  “我知道!在西沙群岛!”

  在白沙市牙叉镇, 黎族自治县港政联小学,海南省,学生面对教室里的屏幕。积极回答百里之外的中国南海博物馆(海南)讲师的提问,跟随博物馆现场镜头移动“云端”参观博物馆。一屏一网线把现代博物馆和乡村小学连接起来。

  近年来,海南抓住国家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教育信息化实验省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辐射各市县、连接城乡所有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学生,像港政联,小学的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连接成千上万英里,享受更好的教育。

  南北畅通。

  信息设备是有用的,并且使用良好。

  欢快的配乐响起。屏幕上,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音乐老师刘钰,用教学道具演奏曲目。屏幕外,来自三沙市永兴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琼山区, 海口市甲子镇中心小学的近百名学生同时分享了这堂精彩的音乐课。

  从海口到三沙,连接南北,跨越山海,随着海南省,中小学光纤接入的全覆盖,学校摆脱了拨打号上网的窘境,架起了与远方沟通的信息高速公路。这样的“三地同步课堂”经常在海南各地“上演”

  得益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国最南端的三沙市, 永兴学校的孩子可以和海南省,名校的学生同班,海岛渔民的孩子可以享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刚到学校时,教学设备相对较少。近年来,多媒体电视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标配’,5G教室已经建成。学生不出岛就可以和名师互动。”永兴,一位学校老师吴泉穗,感慨地说。

  为畅通中小学信息设备使用渠道,提高利用率,海南采取“两个统筹”模式,即——、以县为基础的中小学网络收费和信息设备运维收费区域统筹。

  在“两统筹”模式下,各学校信息设备的采购和维护由市县教育局统筹,教育局已通过教育信息设备运维统筹项目招标,学校不再承担信息设备运维服务费用。

  通过海南省,教育信息设备资产管理运维大数据平台,将各地所有学校的信息数据点对点传输到——学校扫码进行维修,平台实时接单,工程师第一时间上门维修,整个过程最早不到一个小时。

  海口, 美兰实验小学副校长钟宝,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学校里一台有故障的教学设备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才能修好,学校每年还要花费几十万元的设备维修费用。现在有了整体规划平台,方便、快捷、经济!”据海南省,电化教育中心主任牛新文,介绍按照计划,从今年11月1日起,海南省教育信息设备资产管理和运维大数据平台将正式向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开放,确保全省所有学校的教育信息设备有用好用!

  改变和学习。

  在教育信息化中培养“懂人”。

  “海南University的《水产作物育种学》还不错”“我想向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的《海南模拟导游》学习”……近日,海南省高校第五批优秀网络公开课公布,丰富的课程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海南省安排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线上课程建设,要求各高校以不低于1: 1的资金支持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服务。目前,海南高校在线教育已实现全覆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逐渐成为新常态。

  教育带来的教学改革在中小学更为明显。海南省中小学(含教学点)拥有多媒体教室的比例为100%,90%以上的教师和60%以上的初中生拥有实名在线学习空间,近9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研活动。

  “科学、快捷、方便!”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海口市九中教师杜丽琼,对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进行了点评。“比如上课前,老师在平板电脑上分发课前作业,学生在电脑上答题,系统会快速生成学习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在一个没有应用信息设备的班级里,老师至少要花半节课或者一节课的时间去摸清底数,还要花时间分析学习情况。两种模式差距很大。”

  起初,杜丽琼无法自由使用信息设备。课堂教学改革之初,许多资深教师甚至像她这样的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感到困惑。

  如何找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海南在通过竞争促进教育中寻找答案。

  海南省以一系列主题竞赛为抓手,组织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应用主题年、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价、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教育技术论文评价等各类主题竞赛。据统计,在海南连续6年开展的“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共有14万名教师报名参加,9万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带课11万节,获部级优秀班380节。各市县教师“带课”人数均超过40%。

  通过竞赛活动的催化,海南逐渐培养了一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专家。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评价“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教育信息化的‘聪明人’”。在“懂人”的驱动下,海南周边学校初步形成了信息教学“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教育信息化特色应用开花超过——个。

  三亚市荔枝沟初级中学建设集教研、德育、安全、考试、直播录播、校园广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可视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

  海口市四中建设“1 N”同步精品课堂,通过互联网与同年级学生共享骨干教师精品课程;

  文昌中学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校园生态.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感受到:“教育信息化越来越精彩!”

  连接城镇。

  开启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它被群山、河流和广阔的丛林所包围,位于海南岛西部热带雨林的腹地。昌江, 王下乡, 黎族自治县曾经是海南最偏远、最贫困的城镇之一如今,走进王下乡中心学校,光纤网络覆盖,多媒体设备焕然一新,没有了偏远、贫困的阴影。

  “教育信息化让我们偏远的农村学校不再偏远。”王下乡中心学校原校长范冠承,表示,学校经常与县城小学同步开展课堂活动,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

  在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同步课堂在海南的应用正在逐步向全省推广。目前,海南省共建成同步教室355间,实现了全省市县同步教室全覆盖,教育信息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每个乡镇和每所村

  在同步课堂有效应用的基础上,海南省还衍生出“5G同步课堂”“5G全息课堂”等多种应用模式,让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更便捷地输出到送到海岛, 山区及偏远农村地区。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不仅可以为偏远农村学校的学生打开高质量教育的大门,还可以打开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太令人震惊了!老师是‘远离地平线’和‘近在眼前’!”几天前,在琼海市, 博鳌镇中心学校,一堂“5G全息课”让唐辉捷,成为了一名学生,大呼“震惊”。

  课堂上,远在海口市,的谭理川,老师利用全息投影技术,以1: 1还原投影在学生面前,讲解小卫星模型的制作组装过程。屏幕上的谭理川似乎就在眼前。他手一挥,模型分解了,手指一点,模型重新组装起来。教学场景生动自然,教具的操作不受时间、空间、维度的限制。

  从2019年开始,为进一步探索5G通信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海南省教育厅牵头,联合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在试点学校共同推进“5G教育”示范应用,包括“5G同步课堂”“5G全息课堂”“5G安全校园”。牛新文介绍:“海南正在探索‘5G教育’的多元化应用。5G具有好信号、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对传统课堂进行延伸和拓展。还可以将博物馆、科技馆、学生研究基地等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今,教育信息化应用之花正在海南校园的各个角落逐渐绽放,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在书写。“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学校来说意义重大。”邢孔政表示,下一步,海南省将继续升级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让科技继续助力深化海南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优质教育“在这里”“在远方”。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