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今日要闻 >> 他20岁开始低碳 现在40了 他的经历值得大家关注

他20岁开始低碳 现在40了 他的经历值得大家关注

发布于:2021-01-17

所版权声明:在中国肥胖的致命杀手瘦龙健康,开始这篇文章。我已经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开展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下面的话并没有提出任何医学建议,只是分享信息。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

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果需要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编辑字数为2382,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

=========================

我们经常分享很多国外的成功案例,很多人会质疑:

为什么全是老外?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案例?不适合中国人?这是低碳饮食吗

我认为这背后有两个原因:

第一,低碳进入中国比较晚,1-2年慢慢被很多人接受。大多数低碳的人都在顶着压力低碳。

在中国,低碳饮食被传统媒体和营养专家,压制,因为低碳饮食反对他们的许多理论。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化原因,中国人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中国人低调不想影响太多人,也不想成为第一只鸟。

我们社区有成千上万的受益者,但很少有人愿意公开分享,只是想偷偷享受好处。

今天的前任不一样。他是一个特殊的人,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低碳节食者。他有近20年的低碳饮食经验,低碳饮食的道路也很坎坷。

他愿意站出来分享他的故事。他的故事值得所有低碳人士学习。

低碳节食者,20年经验

我出生于1980年。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可惜在我4岁的时候,身体渐渐不方便了。每次我站起来努力,我的身体就会挛缩,初步诊断为癫痫.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运动能力,偶尔还会有大发作。

我家是医生世家。我家有10多名医生,其中包括各科的主任医师、主治医师、还有院长和教授。我妈妈是心血管科的主治医师。

家人一起给我看病,试过无数种药物和治疗方法,还是不理想。

当我13岁的时候,我被明确诊断为偏运动性癫痫,几乎选择了脑部手术。

直到1995年我15岁的时候,我才找到合适的药物进行控制。虽然每日剂量600-800mg有一定副作用,但基本和正常生活一样,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小发作。

我将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虽然有一些不正常的变化,但对之前运动功能的丧失感到满意。

通过药物治疗,我可以参加体育运动。我很兴奋,迷恋健身。我深受李小龙那种身材吸引,的喜爱,当然我也想拥有它!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注意在业余时间研究健身知识和营养学知识。

1996年,我开始阅读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健身杂志《 《健与美》 ,》,期间从未间断。我不仅关注了里面的健身知识,还关注了里面很多闻所未闻的营养

知识。

当然现在看来里面也有很多伪知识,比如:很多冠军推荐的酸碱食物理论,类似的还有很多。

第一次接触、尝试低碳饮食

19岁上大学后,偶然一次看到乔韦德文章中有写针对运动员的低糖饮食,我开始接触并了解到阿特金斯饮食,主要理念是把饮食中的糖类去掉

在意外发现这种饮食理念有针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案后,我开始做出尝试,在食堂“挑食”,回家也“开小灶”,调整自己的饮食

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

1、身为医生的母亲,反对我这种不科学且用自己做实验的愚蠢行为,让我相信医生的建议。

2、神经内科医生不同意这种做法,说没有临床依据。

3、我几次尝试都感觉身体状态不佳(后来才知道这属于断糖综合症,好比戒烟)。

4、我擅自改变抗癫痫药的剂量,也出现了久违的癫痫发作。

所以,这次,我错失了第一次走向低碳的机会。

虽然,我没有走进生酮的生活,但是由于学习了很多营养学知识,也让我改变了很多生活方式,也尽量去实现“营养均衡”,甚至用文曲星电子词典中的食物营养表计算每天食物的营养、热量一度成了我很热衷的事情。

重新认识低碳,开始低碳高蛋白

2002年,通过谷歌搜索,我对阿特金斯饮食理念又有了新的认识,抛弃了大脑是葡萄糖最大需求器官的理论。

取而代之的是高糖才是造成大脑异常活动、损伤功能造成癫痫等一些列疾病的元凶,但是当时还没有看到“生酮”这个词,翻译软件给出的酮症,酮类症等类似的翻译听起来也有些胆怯,当年有文献让测试血液中酮类含量更稳妥,可是我常去的铁路医院却没有测量手段。

我开始采用低糖、高蛋白饮食,但是脂肪摄入量不是很多,另外饮食中还有水果。

我为什么要吃很多水果:

当时当时健身界很多人在讲食物的酸碱性,肉类都是酸性食物,必须要吃相应的碱性食物蔬菜和水果来均衡。

当时很多资料对果糖认识极其不足,当年很多文章竟还认为富含果糖的食物营养丰富并有低升糖指数,甚至很多书籍推荐痛风人士要多吃水果,更偏于尿酸排出。

之后,我开始逐渐减少糖类物的摄入量(大致是每天减少2-5g),增加蛋白质摄入,采取每天6餐的进食方式(每天带准备好的几份肉、蔬菜、水果上学校)。

每日还将有氧跑增加到5000米,以消耗掉多余的糖类,随后,又将抗癫痫药分成小份,逐渐减少剂量,坚持了几个月,发现这么做的确可以降低癫痫药的剂量。

原来每天要服用600-800g抗癫痫药,现在只需要300g就可以。

而且定期化验肝功能,各指标也有所好转,但坚持了不到一年,也放弃了。

2002年宿舍照

因为吃过多的肉类,身体出现肠胃不适,尿酸值也超标,这些让我很担心,没有再继续下去......

2003年,开始真正的生酮饮食

2003年,我再次参考了阿特金斯饮食理念,并做出了一些调整:

增加了饮食中脂肪的摄入和脂肪酸的比例,大大减少了蛋白质的摄入,结果癫痫控制得很好。

虽然这个时候还是无法断药,但是已经能确实感受到这种饮食对我带来的正向反馈了。

2004年,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应酬,在饮食控制上有些困难,但还是坚持低碳水饮食,每天70g左右(参考的国外推荐值),这能满足红细胞等身体组织的葡萄糖需求。

并且,我坚持运动断食,这期间,身材保持的也还可以。

2005年9月照,右边是我

2015年,利用闲暇之余,我开始了解到一些台湾的生酮观点,这才认识到水果的危害,原来自己以前接触到的一些信息其实是虚假的,我们都被主流文化洗脑了。

当时的很多文章都认为富含果糖的水果营养丰富,升糖指数低,甚至还推荐痛风人士多吃水果,有利于尿酸排出。

现在看来,真是荒谬至极......

随后,我又不断尝试和调整饮食及运动,以及调整癫痫药物的用量...

2017年末,通过阅读台湾版翻译的《Keto Clarity》,开始对生酮饮食理论有了一个相对系统的了解,觉得断糖可能更适合自己,我开始断糖。

断糖后,已经基本不需要用药物来控制癫痫了。

2017年朋友圈截图

2018年后,我根据自身的情况,又对饮食模式做出了调整:高脂肪(约100-150g)、低蛋白(40g动物性蛋白)、高纤(合适蔬菜500—800g),并且配合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20-30组高强度动作)。

虽然,这种模式和现有观点是有一些冲突的,但我觉得是最适合自己的。

这期间主要食用的脂肪有:羊油、猪油、黄油、初榨橄榄油、紫苏油(每天40g)、鱼油(每天6g)。

2020年11月拍摄

在经历了这近20年的摸索,我对营养学的探索,各种坎坷路程后,开始意识到,低碳、营养性生酮模式,其实应该是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其实,并不是只针对于减肥、II型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癫痫这类“患病”的人群……

如果一直采用低碳的营养生酮模式的话,可能很多疾病根本就与你无缘,因为实际上,我们本来就不该得那些病。

当然,我也强烈建议新的低碳生酮践行者,先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防止走弯路。

任何成长,都需要过程,可能也需要代价。

关键的瘦龙说

1000个人眼里,有1000种低碳饮食,每一个人对低碳的认知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知识储备不一样。

现在的人,已经很幸福了,有了这么多的知识,有了这么多的先行者,还有这么多的书籍。

4年前,我们刚开始做低碳科普的时候,在国内的互联网上,低碳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到处充满着反对低碳的伪科学,低碳饮食会让很多人有非常大的精神压力。

很多人一开始低碳或者生酮,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只有了解背后的原理,找到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坚持下去。

没有一种完美的饮食方式,没有一种适合所有人的饮食方式,低碳也好,生酮也罢,都不完美。

但是,低碳饮食在这个碳水肆虐的社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改善健康的机会,就像今天的作者说的,很多病,你本来就不应该。

我希望每一个低碳人,都是爱学习的,爱分享的,有耐心的,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爱的,是温暖的,是包容的,是有同理心的。

我们都是受益者,我们感恩低碳,感恩所有让我们知道低碳的人,感恩所有支持低碳的专家,研究者,作者。

如果我们能影响到身边的一个人,让他受益,我相信他会非常感激的。

标签: 饮食 低碳 癫痫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