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今日财经 >> 2020旅行社真实:不谈业绩 只谈生死 我只配最低工资

2020旅行社真实:不谈业绩 只谈生死 我只配最低工资

发布于:2021-01-22

图片来源@ vision china

文同,作者童

2021年的第一年,旅游业并没有迎来那个转折点,疫情的爆发导致这个行业的春节热潮还没开始就被直接扑灭了。“疫情正常化”和“去旅行社”的声音,足以让一些还在苦苦坚持的游客进入一种不确定的“冬眠”状态,或者直接在春节后宣布关闭。

“你看,春节过后,又有一批旅行社要倒了,”资深游客常安义说。

“现在最近希望也是清明节的小节日。不知道能不能挽救一些企业。这种动荡可能会成为近年来这个行业的常态。”

更不乐观的是,这场动荡仍在加剧。虽然从“一个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相关数据来看,2020年,旅行社既有取消,也有增加;既有主动改变,也有被动告别。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无论大小合作社如何优化运营成本,仍然无法在“疫情”中生存。

拥有20多年经验的李力雄承认,他将进入“冬眠时期”,但还不知道这一时期会持续多久。

“要不是万不得已,没有人会想离开这个行业,但现在离开这个国家已经很远了,国内旅游的毛利也达到顶峰。我做的是赚现金流,赔钱卖,连员工和办公室的费用都赚不到,真的受不了。”。

根据很多受访者的反馈,今年的旅游业已经起步,“五一假期”能否迎来复苏,对游客来说是个坎。导游小王说:“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年拿了一整年的最低工资,明年就做不到了。转行,也不舍得放弃这个行业。如果不转,我得先解决生存问题。关键是怎么办,我没想。"

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阻力,各省市政策的不断收紧,企业入不敷出的压力,各种因素的叠加,让这个行业的游客觉得自己的职业发展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01.业务受损,人才流失,行业到了最焦虑的时刻

行业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从业者也到了最焦虑的时刻。

对此深表赞同的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李俊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反复的疫情和有限的经营给旅行社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行业内,损失最大的是行业内人才的严重流失。”

在旅游业排名前三的互联网企业工作的高管维克托向吕雯预测,不仅会有一批旅游企业死亡,还会有一波辞职潮。再过两三年,行业真的会复苏,旅游人才和旅行社渠道都成问题。对此,在国外旅游局工作多年的Deanna曾经说过:“我只是想知道,疫情的大浪过后,留给我们的目的地是谁?该找谁码头?”

对于这一点,朋友圈成了最好的证明。

曾经羡慕我们考察来自世界各地的线路,制定新的产品的一批运营商和产品经理(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有不同的名字),变成了“分香”等平台的经销商,名义上的首发产品,优化了JD.COM的一切。似乎一夜之间,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批发市场”,只有意想不到的东西是买不到的。还有的选择进入保险行业,成为财务顾问。

尽管如此,如果2021年的行业还是和2020年一样的话,这些看起来处于转型期的游客还是说坚持不下去了,因为到了2020年,他们几乎用完了自己的私人流量。另外,行业本身门槛不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后续,导致收入越来越低。

“市场好的时候,大家关注规模,占地盘,推地。现在行情不好,不能再瞎跑了。潮水退去,有的支持现金流,有的改造支持团队,有的只能靠裁员继续生活。这时候可以更好的看到不同公司在管理理念和战略部署上的差异。”在HR工作多年的金健坦言。

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也是对所有老板的一大考验。他们能否活下来,不仅考验他们的运气,也考验他们在破局方面的不足。

“小社会还在转,大社会真的没那么容易。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是两种玩法,客户需求不同。”

一个

位不愿具名的旅游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国内游做的好的一部分旅行社,要么就是批发“卖人头”(行业术语,即卖游客数量),要么还是购物返佣。

不然市场上那些旅游产品,有的连交通住宿费用都不够。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深耕国内的旅行社,多年布局的上游资源也成为自身的护城河,这些也不是我们做出境旅游的几年就能追上的。

02、坐等游客找上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艰难的日子里,抱团取个暖

“之前发个旅游海报广告,就会有很多人问,现在想都不敢想。”导游Cici打趣道,之前都是催客人快点定,不然就满团了,现在每一个客户我比对待恋爱都认真。疫情之后,我们公司就转型了,算是转的比较及时的,依托于过去的资源,我们卖过荔枝、葡萄酒、大闸蟹、养生品等等,几乎电商火的一些新消费产品,我们都有尝试,所以2020年整体下来,相对来说还可以,至少拿的都是全额工资,年底还能有一部分奖金。但是,这一年,我们走过的坑,交过的学费也是一部血泪史。

Cici继续说道:“疫情让整个行业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源重新发生配置,有机会就得去试试,不然光靠旅游,业务真要干到死胡同了。所以除了转型外,我们在去年也团结了很多导游,其实每个导游手里都有很多客户,但是疫情之后,目前都出不去了,这种情况下,怎么维护这些客户,因此我们提出了‘聚势突围’,就是我们来选品,让大家换个产品形态去服务客户。”

不难发现,过去一年,抱团取暖成为旅游行业艰难背后另一种主调,这其中包括一起租办公室,一起开发产品,还有共用销售人员等等。而这些举动,也成为艰难行进中的一些正能量,鼓舞着那些不愿离场的旅游人再等等。

作为服务旅游行业的SAAS公司,即使面临使用系统用户下降,OTA降维打击,地游记创始人范维也依然选择坚守。他表示:“疫情后的旅游行业变得更加细分,除了产品升级外,还是要联合更多的企业进行‘捆绑’,一起寻求更多的机会。”

“熬一熬,更健康”,经历了如戏剧般一年经历的旅游人Mandy依然说出了这句打气的话,她向闻旅简单阐述了这一年的经历,2月份在家办公到5月份恢复正常再到6月份北京疫情暴发,反反复复的疫情防控给她们带来诸多影响。新疆疫情暴发时期,她们团队在新疆核酸检测3次,验血时同事晕倒;北京新发地疫情时期,启动线上会议,一天开会超20小时。

“这些跟3月份那次出差比的话,都不算什么。三月初,一个地方疫情还比较严重,当时客户邀请我们过去考察,启动规划项目。当时我们都非常犹豫,大家都不愿意去。最后,单位下悬赏令,谁愿意去谁就有奖励。‘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有几个同事报名参加,同时还签署了责任状,责任风险等等。调研期间,几乎所有的饭店都不营业,项目组同事白天野外考察,晚上回酒店泡面,基于这样的态度,最终得到了甲方的认可,并拿到这个救命的项目。”Mandy补充道。

“说真的,旅游人这一年的难,比文字里描述的难得多,但还是要熬一熬,挺一挺,因为旅游永不会过时。特别是被压抑的这一两年,等疫苗普及了,绝对会有一个小的爆发点。”

03、旅游人的烦恼和愿望,想方设法活下去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2021年能够收回外债。”

江西省豫章青年旅行社陈江告诉闻旅。即使经历了2020年的全线亏损,陈江依然选择对这个行业的坚守,希望能够收回外债开辟新的线路和产品。经过一年的锤炼,他对国内一些小众目的地和小众团体游比较看好,“主要还是产品差异化的打造。”

据他观察,文旅行业新的机会是创新和目的地资源采购,这主要是由于防疫常态化大众对于旅游需求的改变,过去,大家追求人多、景多,现在追求小众、深度。因此未来目的地除了旅行社本身产品的变化,还要打造自身的流量。

“2020年,我们不谈业绩,只论生死。”

莫北一边迷茫着寻找2021年公司新的方向,一边自我调侃道。“2021年,我们必须得寻找新方向了,也不是转型,就是先活下去吧,比什么都重要,我得对得起跟着我的这二十几个兄弟姐妹。”

莫北说:“天道酬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带着我们销售团队开始主攻社群方向了,找小区的妈妈群、瑜伽群,还有老年群,然后根据需求反向定制,截止目前我们也接了近千人,然后再通过口碑和客户推荐,反正现在我们就像是一个顾问公司,只要客户提出需求,我们就整合资源帮忙解决,目前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方向,至少能覆盖掉目前的经营成本,边走边看吧。”

对于旅行社负责人来说,转型似乎成为一门新学问。“老旅游人还是要团结起来,保持队形很重要啊”。这句话一度成为行业人口口相传的正能量语录。

疫情对于旅游的冲击,也会倒逼行业从高速野蛮式增长换挡到中速重质化发展阶段,

因此无论是企业决策层还是从业人员都需要调整好心态。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李俊坦言:“纵是当下‘旅行社消失论’此起彼伏,无论是基于远虑还是近忧,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大可离它而去;如果没有,除了坚持,还能选择什么?市场很大,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明白存在的价值。”

04、前路仍充满变数,绝处逢生也不是不可能

花式自救虽然给了一部分人信心,但回到现实,2021年,一切仍充满变数。伴随着各地疫情零星复发,北京、河北等多地进入“战役状态”,全国29省份倡议“就地过节”,被旅游人寄予厚望的春节出游旺季随之夭折。

“说不好,不好说”,彷佛成了这个行业新的代言,但诚如李俊所言:“目前旅行社的生态体系被疫情破坏殆尽,但行业特性所在,‘春风吹又生’或许也是一夜之事,绝处逢生也不是不可能。”

是的,每一个新旧交替的大时代,谁说不可能成为旅游行业的高光时刻呢?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启动之年,Mandy认为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机会,疫情加速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休闲度假成为刚需。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在过去的一年中,城市休闲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各地将休闲城市的建设提上日程。同时从去年的经验看,城市休闲一定是疫情变好后首先复苏的部分。

“另外,红色旅游会有较大发展。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党建的引领下,红色旅游会有一个新高度。同时,我们关注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这是国家级战略,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建设方案》要求4年内基本建成。这些都是市场的需求,也就是我们业务拓展的主要方向。我坚信,没有绝对的低谷,只是看谁能把握机会,攻坚克难,乘势而上。”Mandy说。

“旅游行业经过这次洗牌之后,或许会迎来一个新百花齐放的时代,真正做产品内容和服务的公司一定会笑到最后。”李亦说。

行业寒冬无疑也是一场加速淘汰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与从业者才能更好地活下来。当下,旅游人除了自救和转型外,能做的也只有等待,等待行业全面回春,等待阳光突破云层。

标签: 疫情 旅游 行业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