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今日财经 >> 分拆上市规则于11月出台:11家子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被接纳为“大人物”或“喝汤”
分拆上市规则于11月出台:11家子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被接纳为“大人物”或“喝汤”
事实上,目前多元化的集团业务已经开始为子公司拆分和积累权力。今年6月,比亚迪宣布在其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其比亚迪半导体完成了A轮融资。此前,比亚迪计划分拆电池业务并单独上市的消息已经在市场上传开。
自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日以来,a股市场对分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亚迪、长春高辛、艺声科技等近百家公司开始了分拆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投资机构、企业等渠道获悉,许多a股公司已经开始为其子公司进行IPO前一轮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9家a股公司披露了分拆上市计划。其中,辽宁成达的子公司成达生物成功出席会议,并于11月5日晚宣布终止新三板上市。艺声电子的子公司艺声科技也成功出席了10月30日的会议。
“过去,通过再融资为子公司和子行业的项目筹集资金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也是上市公司转型或多个主营业务发展过程中常见的资本运营形式。与这种模式相比,将子公司的资产推向市场显然更符合上市公司的利益。”上海某中型券商投资银行家表示:“因为再融资和分拆有相应的期限冲突,不排除部分有再融资输血子公司计划的上市公司会重新考虑分拆的可能性。”
a股欢迎拆分热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52家a股公司披露了拆分意向,其中39家公司披露了“拆分计划”,11家子公司的IPO申请已被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接受。
具体来说,进步最快的是成达生物和艺声电子,辽宁成达和艺声科技的子公司,他们分别于9月和10月在科技创新委员会开会。
其中成大生物是一家主要从事人类用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技术企业。2017年和2018年,公司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销售额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此次科技创新板块上市中,成达生物计划为本溪分公司“人类疫苗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人类疫苗智能车间建设项目、人类疫苗R&D项目”募集20.4亿元人民币,并补充营运资金。
事实上,成达生物早在a股分拆上市规则尘埃落定之前就已在新三板上市,等待下一次独立资本运作。今年2月,剥离试点正式落地,辽宁成大披露剥离意向,4月份正式披露剥离上市计划。11月6日,成达生物停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等待科技创新板大门开启。
艺声电子主要在R&D从事各种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通过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印刷电路板产品来获取利润。今年2月,艺声科技披露了拆分计划。10月16日,艺声电子召开科技创新委员会首次会议。
在此次科技创新板块上市中,电子拟融资39.61亿元,投资东城厂5G应用领域高速高密度印刷电路板扩容升级项目(四期)、吉安厂多层印刷电路板建设项目(二期)、中心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此外,上海电气的子公司上海风电、厦门钨业的子公司厦门钨信能、长春高新的子公司百科生物已经完成了对科技创新板申请的回复,其中上海风电已经回复了第二次查询。塔斯利的子公司石天生物公司获得了第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CIMC集团子公司CIMC车辆早在7月31日就被接受,并于8月30日收到第一轮查询,但由于财务报告数据更新等原因,公司于9月7日暂停审计。
除了已经披露申请材料的企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约有15家子公司注册辅导,距离IPO申请只有一步之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被拆分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是医药公司、大型集团和国有企业,如科伦药业分拆宁川生物、乐普医疗分拆乐普诊断等。都是生物医药企业。细分领域;中铁拆分中铁电气,广电快递拆分中科江南等。这都是国企分裂的典型例子。此外,国内大型高科技企业也孵化了许多高质量的业务板块,如赵迟拆分赵迟广元、东山精密拆分爱富电子等。
中国证监会上市司副司长孙念睿指出:“上市公司通过分拆可以进一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拆分,形成母子两个公司,两个公司都需要编制独立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的函电,公司的运营更加透明。最后,剥离后的公司市场定位更加集中,避免了因业务混乱导致的估值困难和估值不合理的问题。”
预备役部队大步前进
除了这些已经宣布计划的公司,万亿美元a股市场上还有很多上市公司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分拆做准备。这些“后备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力量。
根据相关规定,拟拆分的上市公司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上市公司股东应占累计净利润在扣除拟拆分子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权益享有的净利润后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
据光大证券预测,在a股市场,如果只选择证监会新规中的盈利标准,到2020年5月底,所有符合要求的a股公司数量约为1200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其他限制,符合标准的公司数量更少。
据行业分析师介绍,有分拆上市动机的公司有几种类型:一是公司资产巨大,业务多元化,有一定的债务压力。有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较强的子公司;二是孵化平台公司,如股权组合,分布在社交、娱乐、金融支付、电商、教育等领域。子公司上市后,母公司可以选择退出控股,获得投资收益;三是有国企改革诉求的公司,如电力、铁路、石油、军工等。
事实上,目前多元化的集团业务已经开始为子公司拆分和积累权力。今年6月,比亚迪宣布在其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其比亚迪半导体完成了A轮融资。此前,比亚迪计划分拆电池业务并单独上市的消息已经在市场上传开。
此外,Hikvision、大足激光、华宇软件、楚江新材料、创业板、利亚德、恒华科技等7家a股公司披露,已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分拆子公司国内上市准备工作。
投行业务高级观察人士王表示:“分拆上市最大的意义不是打造一个空壳,而是鼓励上市公司把新业务、新领域的核心团队作为孵化平台。征求意见稿中设定的比例显然激励效果不佳,不符合政策预期。我之前建议,只要执行相应的程序,定价合理,上市公司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就不应该限制子公司董事和高管的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