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今日财经 >> 去北京“赶考”的小药企:低价争夺市场 六成医保谈判失败
去北京“赶考”的小药企:低价争夺市场 六成医保谈判失败
谈判结束后,守候在门口的记者采访了王。
“协商失败”
“压力太低”。
与大多数偷偷走出医保谈判现场的药企不同,王直接宣告了冲刺全国医保目录的结束。虽然不想过多透露最终的出价,但他告诉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他已经两次出价,跌幅超过60%,但仍比医保局预期的底价高出20%。
医保谈判一直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生死局”:成功进入全国医保目录的企业,将拥有广阔的市场,能够“量变价格”;谈判失败意味着错过了打开市场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一些销售能力较弱的企业。
以王为首的金世康是一家希望赢得市场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研发,他把公司唯一上市的新药带进了医保谈判现场。
“我建议给创新药物一个渠道。三年五年适应市场,有了市场份额再降价就可以了。”王听了的话,无法掩饰自己的失落,但终究逃不出现实。
“如果你今年没入选,明年这个政策不变,冲刺也没用”。他不认为时间能让企业看到转机。
16日医保谈判之外,很多媒体和机构人员都在等消息。
带着创新药“家底”试水
12月16日,2020年全国医保谈判进入第三天。与前两天的寒冷相比,这一天的阳光是温暖的。
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决定了王企业的命运:他的控股企业——治疗类风湿病的中成药新疆金石康药业有限公司(简称金石康)于2020年进入医保目录谈判。
今年的谈判将在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作为金世康董事长,王带领公司总经理和一名办公室管理员组成三人医疗谈判小组,提前一天从乌鲁木齐来到北京。
“这很难,”王在谈到参加医疗保险谈判的药品时告诉记者。该药2017年上市,但没有进入地方医保和国家医保,销售范围基本只能去个体门诊。
2020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两个文件,正式启动今年全国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这份文件让王对市场有了更大的期待:从2015年1月1日到工作计划发布(2020年8月17日),新上市的药品被纳入评估范围,体现了鼓励创新的明确指导。当时,国家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公开表示,在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新批准的创新药物,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将获得更快的准入机会。
医保目录调整政策惠及新疆金石康等企业。根据此前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在医保目录外的药品中,符合“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新仿制药”要求的新药171种,其中中成药17种,王生产的祛寒除湿散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创新药物被纳入医疗保险目录,我们可以有机会参与此次医疗保险目录谈判。”王告诉壳牌金融记者,该公司的祛寒除湿粉于2017年上市后,专门为这种药物设立了一个生产工厂,总投资超过2亿元在和建设。
据新疆金石康官网消息,其唯一产品为祛寒处士散,由制川乌、制草乌、桂枝、苍术、S等药物组成
壳牌金融记者注意到,2019年9月,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局公布的公示牌显示,新疆金石康位于乌鲁木齐高新区元兴街,获批“抗类风湿新药祛寒除湿散关键技术升级及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据新疆金世康官网介绍,公司自2012年以来获得多项荣誉,并于2013年12月在乌鲁木齐获得“创新试点企业”,并介绍“2012年5月,获得新疆20年来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证书》,该证书填补了新疆近20年没有新药证书的空白”。
13时15分,王、等医药谈判代表进入人大会议中心。
降价60%,“底价实在太低,可能会放弃继续投标”
临近中午,多家医药公司上午进入谈判会场,王提前赶到,准备下午谈判。
公司的行政人员特意去人大会议中心门口打听了一些消息,确定了下午排队的时间和地点,又赶去和王一起商量去哪里吃午饭。
人大会议中心附近罕见的餐厅。在数百米外的胡同小巷里,一家带有西北风味的小店成了王的首选。午饭很简单,不到十块钱一卷面,一瓶矿泉水。
以西北人的豪爽气质,王吃得干干净净。吃完第一碗,他马上让掌柜再做一碗——,吃饱了再拼命打。
在医药产业不发达的新疆,新疆金石康多年前就已经是乌鲁木齐当地新药生产企业的典范,但依然难以生存。
王感叹企业发展不易,谈话室已近下午1点。按照安排,下午1:15,公司排队入市。进入市场后,公司知道了自己的谈判顺序,相当多的公司参加了整个下午的谈判。
饭后在前往谈判地点的路上,壳牌金融的记者王问是否紧张。他摇摇头:“我很冷静。如果底价过低,公司可能会放弃竞标。”
王确信,企业也需要生存下去。
“我们只有这一款产品,当地医保还没进,所以销售很困难。销售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都很高。如果低于我们(预期),企业将难以生存。”他说。
当录取时间到了,王和众多参与谈判的药企代表一起消失在人群中,留下数十名媒体记者和机构人员等待结果。
今年医保谈判的规则和2019年差不多。医保局主要确定医保赔付的预期价格,放入信封,然后企业自行两次报价。如果两个报价都超过国家医保局预期价格的15%,则该药品将在本次谈判中被淘汰。
王已经知道这些规则。医保谈判前,国家医保局专门为医药公司组织了一次“吹风会”,告诉他们医保谈判的具体流程。
143,336,000,是下午谈判正式开始的点。根据前两天的情况,企业将在半小时内走出谈判场地。
20多分钟后,当大家看到第一个完成谈判的医药公司谈判代表出来时,他径直走向大门。我对刚刚经历的事情很隐秘,也不给予任何回复。直到下午三点,三家谈判的药企陆续出来,都避而不谈记者的提问。
王几乎是在最后一波。临近傍晚,当他走出人大中心大门时,瞬间被众多记者包围。王对并没有避讳。"谈判失败了。"
他告诉壳牌财经记者,他的两个报价下降了60%以上,但仍比医保局预期的底价高20%,
“一种创新药物从研发到上市大约需要15年时间。创新药物研发成本那么高,周期那么长,价格那么低,怎么能带动创新发展呢?”“新药价格这么低,企业怎么生存?”
王的声音是期待一个对创新药物更有利的政策。“创新药物应经过2期和3期临床试验,并在各级别上市。我觉得应该给企业一些时间,上市后直接纳入国家医保。给它几年,期间价格可以适当高一点,然后再降一点。”
谈判的失败似乎加倍了王的谈话欲望。
“医保局发现的参考产品要与已经上市的老药进行对比,或者新药、新药不要与老药进行对比。”"尤其是小企业,他们在市场上很难,需要一些生存空间."“小企业只让别人参股或者出售”.
然而,壳牌金融记者注意到,在王带来的类似类风湿中成药的药物中,有不少之前已经进入了国家医保。根据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有十余种,包括风湿骨痛片、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胶囊。
按照《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020年目录调整分为准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准入、结果公告五个阶段。预计所有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
通过专家评审后,谈判准入成为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定价成为很多企业深思的焦点。这个计划很明确。建议清单确定后,医保局会组织专家通过资金测算和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谈判专家根据评审意见与企业进行谈判或投标,确定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同步明确管理政策。
事实上,降价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大趋势。
去年医保局专家的“灵魂”议价成为热门话题。当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标杆”药物达帕利弗洛津片(安达堂)从“5.62元”下调到“4.40元”,最终以4.36元的世界最低价售出。
这次谈判只是数百次谈判中的一次。当年,共有97种全球进口药品谈判成功,被列入《目录》乙类药品。其中,70种药品平均价格下降60.7%;27种药物的平均价格降幅为26.4%。“贵族药”改为“平民价”,大部分药品以世界最低价格进入医保目录。
至于第一批医保谈判,可以追溯到2016年。最终允许协商的品种有3个,协商的药品降价幅度分别为67%、54%和55%。2017年4月,36种药物谈判成功。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格相比,议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降幅达到70%。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医疗保险目录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据国家医保局官网11月发布的信息显示,为适应临床医学科技进步和被保险人用药需求变化,国家对医保目录进行了5次大规模调整,目录药品数量从1535种增加到2709种。
医学专家石立晨告诉壳牌金融记者,企业能否进入的关键在于降价。“任何人来谈判过程都是为了进行价格竞争。有的企业前期花了几百万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没有报价策略。结果出来了。”
然而,王所说的“让别人入股或出售公司”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谈判之前,他说公司在准备冲刺医保目录之前,已经在对接管理层了。“我们的企业生存下来主要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家风湿医院,并在我们自己的医院里销售。如果没有医院,肯定很难。”在.下面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李主编校对薛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