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旅游生活 >> 华5元听故事:89岁老人说“祖师爷和乾隆是朋友” 老房子都是古董

华5元听故事:89岁老人说“祖师爷和乾隆是朋友” 老房子都是古董

发布于:2021-02-26

作为一个安徽人,我对惠州的感情很深,更喜欢惠州文化。

虽然很多人“有意无意”误以为汤显祖的那句“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惠州”,但不可否认的是,惠州的美足以让人“如痴如醉”。

说起徽州,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宏村和西递,这让徽州建筑、徽州文化、徽州古村落更为世人所熟悉。

古徽州过去是一府六县的地域概念,不仅限于安徽黄山地区,还包括江西婺源和今天的安徽宣城。

但由于黄山地区占多数,人们心中形成了皖南之行,以黄山地区为代表: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

其中,我对益县最为熟悉。这不仅仅是因为宏村和西递都在易县,还因为这个古镇里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古村落:南坪古村落。

曾经有人告诉我,想看徽派建筑和古村落,西递宏村就够了,其他都一样。这句话好像没错,都是粉墙和大和马头。

但是这句话没有道理。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每个人都有皮肤、鼻子和眼睛,但是因为他们的灵魂不同,所以他们是独特而有趣的。

南平古村有意思的是,小巷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奇怪故事。

南平曾被称为叶村,明代形成了叶、成、李三族格局。

后来因村西南背靠南坪山而得名“南坪”。据说村里有36口井,72条胡同,300多处古民居,是典型的明清时期

期的古建筑群。

在这众多的古居民中,有这么一户人家曾让我花5块钱,听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包括古人在设计房屋的智慧和风水选址。

翰林老宅,一座400多年的古宅,守宅的是一位老夫妻。其中,89岁的老爷子是这个宅子里最会讲故事的人。

但凡宅子里走进来一位游客,他都会不厌其烦并兴致勃勃地讲起家族往事。

翰林老宅因“一门两翰林”,而为“翰林之家”。厅堂之上,至今是挂着“翰林之家”的牌匾。这也算得上是这座老宅吸引游人参观的亮点之一。

老人说起祖上翰林的往事时,是神采奕奕,颇为自豪。

据他所言,这老宅中曾出了两个翰林,一个是靠真才实学考出来的,一个“不学无术”玩来的。比起前者的真本事,后者更令人好奇。

翰林,可不是一个小官,它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等等。那么这个“玩出来”的究竟是如何当上翰林呢?

据老人说,他祖上的这个翰林名为叶逢年,是乾隆五十年钦赐翰林。相传乾隆下江南偶遇叶逢年,两人相谈甚欢遂结成玩伴一路相随。

言谈中,乾隆得知叶逢年有志中举却年年不缀,总是名落孙山,但被其矢志不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打动。如此看来,这个叶逢年也不是“不学无术”。

回到京城后,乾隆在赴京会试落榜名单中见到叶逢年的名字时便钦赐其翰林,时年乾隆五十四年。老人在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声音洪亮,神采奕奕。

我等几人听了,既是佩服老人的口才,也惊叹于这段故事的离奇。在徽州文化中,光宗耀祖是头等大事。一门出了两个翰林,足以令后人骄傲。

同时,翰林老宅里还藏有许多老物件,老人声称这些都是古董。如康熙年间的青花瓷、黄花梨罗汉座、大叶紫檀太师椅、小叶紫檀花盆架、四季挂屏等。

但最大、最值钱的的古董就是这座古宅了,是徽派古建筑中的精髓,古朴、雅致,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置身其中,恍若隔世。

标签: 徽州 翰林 乾隆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