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今日要闻 >> 两个月在加梯完成18个项目!这条街是怎么做到的?
两个月在加梯完成18个项目!这条街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于:2021-09-25
近日,随着浦东大道1695弄16号层加梯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行,杨静街近两个月竣工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数量固定为18个。杨静把加装电梯作为“我为群人办实事”的重点监管项目,但这样的“加速度”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两个月在加梯完成18个项目!这条街是怎么做到的?
党建引领“方向盘”。
早期业主意向咨询是安装电梯的一个难点,博山小区65-74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些建筑在加梯的物质条件优越,——。一、二层是商铺,上面是居民楼,不会影响低层居民,小区里有很多老年居民,很难理解加梯的政策。同时,资金的共享也给部分居民带来一定的压力。
为打消居民顾虑,博山居民区党总支以“红帆Property”为抓手召开联勤联动工作会议,邀请居民委员会、行业委员会、物业公司、楼宇领导共同参与,并邀请加梯公司做政策宣讲。会上,各方统一思想,先进行全社区业主意向咨询,再根据居民需求“成熟一栋,再添一栋”。
两个月在加梯完成18个项目!这条街是怎么做到的?
在党总支的积极推动下,博山小区65-74号栋业主意向咨询得到快速推进,但其中一栋楼在确定资金分配比例时遇到困难。本来这个门楼的几户人家一开始持反对意见,居委会和楼领导来上班后,最后都签字同意了,但明确表示不出资、不使用,所以资金分摊方案需要重新协商。
“弓开了就没有回头路了。既然要安装电梯,就必须牢牢地安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党组织都要顶住压力,打好‘方向盘’。”博山居民区党委书记刘玉萍,说。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业主代表、居委会、业委会和加梯公司召开了十几次协调会。最后一户自愿捐款数万元,项目成功签约。目前,博山小区,已有2部电梯开工建设,1部电梯已签约,业主已初步咨询3栋门楼。
居民寻求自治的“公约数”。
电梯安装工程是基于业主的意向咨询和施工成本的自提,所以找愿意带头的热心人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巨杨小区的包晓勤,党支部书记特别赞同:“如果找到了领导,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我们中兴张杨苑的三部电梯都可以完工,樊来娣可以说功不可没。”
两个月在加梯完成18个项目!这条街是怎么做到的?樊来娣是建筑领导者。了解加梯政策后,她仔细算了几个情况:一楼是商户,咨询有优势;2至6层有10户31户居民,其中45%为60岁以上,其中部分居民因常年卧病在床而成为“吊老人”,存在加装电梯的潜在需求。她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居委协会,并在居委,的指导下,动员了两位对项目比较了解的业主,成立了一个三人的加梯团队一起工作。
加梯方案咨询总体顺利,但有一户不理解,不愿意具体沟通。“不管赞成还是反对,每个业主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每个人都是邻居。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讨论。”樊来娣去工作了几次,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该户业主担心电梯安装位置可能影响通风采光,一时不想出力。
加梯团队立即与加梯公司沟通,调整设计方案,最终得到该户业主认可。资金缺口由其他业主分担,加梯项目成功签约。之后,其他楼盘的居民也来到樊来娣学习经验,从而推动自己的项目成功签约。
配合演奏《协奏曲》。
为推动辖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从“盆景”走向“苗圃”,形成分片安装的趋势,洋泾街道注重统筹工作,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加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加梯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加梯专班,根据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操作流程,细化了3阶段、22步的分工安排,加梯办事处每周召开工作会议,对29个小区的加梯项目进行“挂图作战”,建立“一梯一档”,对项目立项、签约、施工、交付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监督。
两个月在加梯完成18个项目!这条街是怎么做到的?
年初,包括凌三社区在内的5个社区被纳入老街房改造项目。如果加梯项目能够同时在这些社区落地,将会有诸如效节省,地下管道移位等费用,这将减轻居民分担资金的压力。在街道加梯办事处的指导下,在凌三,住宅区同步咨询了两个项目,30层号、16层号、49层号安装电梯项目相继签约。
此外,街道还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加梯,工作的有效路径,计划在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设立“洋泾"老街小区加装电梯公益项目”,通过定向融资、专款专用的方式,为老年空巢家庭加梯费用分担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