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社会资讯 >> 把科技创新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把科技创新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发布于:2021-10-22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珠海隆重开幕在今年的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再次大放异彩:近140个自主研发的航空装备与技术项目亮相展会,其中近40%为首次参展,包括中国航空工业的新成果、新产品,如7架大型无人侦察机、8架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11架攻击机等。2021年对于新中国航空业来说是特殊的一年,新中国航空业自195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70年。回顾过去,从修仿到自主创新,从远远落后到同台竞技,新中国航空工业的70年是不平凡的70年。
中国新航空工业的起点充满辛酸。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我们修补了东西,但是飞机的数量还是不够。为了完成空中分解,一些飞机只能再次绕着起点飞行。这也是以往所有阅兵中唯一一次用子弹宣读的,因为所有的飞机都在天上,一旦敌机来袭,他们必须立即作战。抗美援朝战场后,美军飞机成了志愿军最麻烦的“桑门神”,很多年轻人因为缺乏空中力量掩护而死在其他地方。整个军队都在紧急呼吁我们建造自己的飞机。1951年,中央决定建立航空工业,不成熟的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了。
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充满艰辛。尽管有苏联“老大哥”的协助,我们也只能从飞机修理的科学开始。直到1954年,中国才成功制造了第一架飞机。毕竟别人的援助有限。时任二机部,部长的赵尔陆,总结道:“苏联不会让我们搞科研,只让我们搞模仿。”因此,该国决心发展自己的航空研究和设计能力。1956年,新中国第一家飞机设计工作室和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室在沈阳成立,在徐舜寿等归国专家的带领下,在无数青年大学生的奉献下,中国在“一画一笔一尺”的条件下,拥有了自己的飞机R&D和设计能力。
航空工业极其复杂,不仅包括设计、制造和试飞,对材料、燃料和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极其严格,被称为现代工业制造领域的“皇冠”。这种“烧钱”只能由发达国家来做。对于贫困的新中国,来说,跟上他们的步伐并不容易。然而,克服困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斗争,更是精神上的对抗。正是凭着“忠诚奉献,梦想蓝天”的精神,一代代航空人在中国航空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年来,随着以歼-20隐身战斗机、运-20大型运输机、智-20战术通用直升机、FC-31战斗机、攻击型11无人机等为代表的先进战机的亮相,中国航空武器装备正式进入“20世纪时代”。“20世纪”标志着人民军队装备、航空工业能力、自主研制航空武器装备信心迈上新台阶。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才储备居世界第一,具备航空强国综合实力,正处于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时期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
回顾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敢于胜利的创业史。这是一部铭记强军第一责任、许党报国、忠诚奉献的奋斗史;这是一部始终勇往直前、奋力超越的创新史。
面向未来,相信中国航空工业也一定能够筑牢航空强国的根基,努力推动航空强国建设,在祖国的蓝天上书写科技创新,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