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百事聚焦 >>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发布于:2021-10-25
  网络安全威胁是全天候、不间断的,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

  在2021年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有工作人员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普通的扫地机器人是如何在几秒钟内改变其窃听和偷窥工具的。剑指新电信网络诈骗。截至6月,全国反诈骗中心APP全国注册用户突破6500万,群众;共举报诈骗相关线索65万条在各类互联网技术论坛和会议中,网络安全是前沿科技成果聚焦的重点领域,也是嘉宾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信息化浪潮汹涌而来,互联网技术在释放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在便利与风险并存的网络空间,守护网络安全始终是“在进行中”。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融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风险互联,给人类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网络偷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等侵犯个人财产和隐私的违法犯罪活动;网络攻击、网络盗窃等行为给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带来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2群年众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如今,网络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不仅关系到个人安全、企业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已成为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为了建设数字中国,我们必须建立数字安全屏障。

  构建数字安全屏障需要构建思想和技术的防火墙。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深入推进,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网络安全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和特征,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比如,针对网络威胁的新特点,要改变传统的“点对点”防护模式,将安全防护放在前面,贯穿产品和技术的全过程,夯实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基础;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应加快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只有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信息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网络安全水平,才能构建长期安全态势,壮大治理产业。

  构建数字安全屏障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也是一场治理考试。近年来,针对数字安全领域的新形势新挑战,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实施,为数字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从持续开展收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到进一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再到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各地各部门创新手段、汇聚合力,持续加大对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了网络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数字权益。还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安全威胁是全天候、不间断的,只有坚持不懈、长期成功,才能不断编织网络安全防护网。网络安全是为人民服务的,要靠人民。筑牢的网络安全防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主动作为,也需要全体网民的广泛参与。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在这个庞大的信息社会和数字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所有者和使用者,也是数字安全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连续八年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是为了更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从010到378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筑起维护网络安全的铜墙铁壁。互联网时代,共享数字社会便利的网民不仅要积极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更要自觉成为网络卫士,为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互联网使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共同分享机遇,应对挑战。网络安全是全球性的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携手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夯实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基石,必将使数字技术应用更好造福全人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