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社会资讯 >> 一个县级优秀教师被“冻”了三年
一个县级优秀教师被“冻”了三年
随着退休工资卡的解冻,被“冻结”了近三年的李钟书的生活正式解冻。将近18万贷款还清,拿着工资卡的李忠哭了,说终于解脱了。
2017年,李忠从费县中学退休。作为一名优秀的县级教师,他本可以在60岁的时候平静快乐地退休。然而,这一切都被突然来访的女学生打乱了。在生活艰难,老师需要帮助借钱的谎言下,李忠遂为学生贷款18万,工资卡被冻结。
现在,时隔三年,李仲穗终于摆脱了还钱的噩梦,但失踪的女学生还没有出现。
一个没有院墙的土坯房
费县竹田镇上东峪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公交车到村需要很长时间。沿着山路颠簸到村口后,李仲穗的家就在村东头的山脚下。
钟随时都在,他在院子里忙着拿铁锹,要不是有村民指导,很难找到他的家。1月6日,临沂气温接近零下20度。虽然中午山上的风吹在我脸上,但是很冷很痛。
"我整个上午都很忙,有点出汗。"李仲绥戴着帽子,穿着一双鞋在院子里填土。这是一个没有墙的院子。大门两边都是简单的石头,只有一半。院子中间有一棵只有枯枝的老树,其他的在这个院子里都不是很显眼。
招呼记者进屋时,李忠很随意地拍了拍拍手上的土,这位退休老教师有点不好意思。
“我退休后一直住在这里,一个人住很舒服。”李仲绥说。
全家只有一个房间,两扇门很难关上。房子的墙壁是土坯,大面积剥落,墙上挂着竹篮、电线等物品,靠墙放着一个木梯,很乱。整个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最显眼的是中央墙上有一张红色的纸,上面写着“善水则德”。
“孩子在外面工作,妻子身体不好,和孩子住在一起。我在老家,一个人住。”说话间,李仲绥拿了一把柴火,往门口的土炉里灌,冒出一股浓烟。炉子上的锅里炖着萝卜、姜、菊花。这是李仲穗那天的午饭。
山风穿过没有墙的院子,吹进了房子,门被撞开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个教书41年的县级退休教师。
见到记者的时候,李仲穗很热情,守着冒烟的火炉,和记者聊天。
县级优秀教师
“我刚刚走出这个峡谷。我小时候家境比较好,但那时候我对学习、种树、养牛都不感兴趣,但我父亲努力让我学习。”李忠由七个兄弟姐妹陪同。当年读书不容易。
李仲绥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影响最大,他宽容的性格和父亲很像。
“我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辍学了。我在家呆了很久,然后去隔壁村继续上学。”李仲绥说1965年他九岁,在制作组朗诵比赛中声音最大。
后来中学退学,然后继续上学,李仲穗的上学之路很坎坷。正是这种体验让李仲绥珍惜学习知识。“我初中考了班里第二名。高中两年,毕业回村当赤脚医生。”
之后在村里办了一所初中,刚好缺一个老师,受教育者李忠由学校随机抽取。
1982年,李中随接到费县师范学校(后并入临沂师范学院,2010年改名为临沂大学)通知书,以全县第八名考入该校,毕业之后,李中随进入费县中学当了一名历史老师。“这是我在县里获得的优秀教师奖状,这是镇上,还有一些课题、比赛的奖状。”在屋子里坑坑洼洼的地砖上,李中随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不小一摞奖状和证书,如数家珍的向记者介绍,这是他四十多年教学生涯的见证。
期间,李中随抽出一张2001年9月9日费县政府颁发的县级优秀教师证书特意向记者介绍,纸张虽然有些发白,但被收藏的很平整。
女学生突然造访
2017年,李中随正式从教学岗位上退休,靠着退休金,本可以过着平静而安稳的退休生活。不过,这样的日子很快便被一位突然造访的学生打乱了。
“我记得清清楚楚,6月20日,禹传珍开着一辆小轿车来到我家,那天我正好在外地,她就打电话给我说有事找我,让我赶紧回来。”接到禹传珍电话当天,李中随在平邑,距家有4小时车程。
听到学生有急事,随即,李中随便和朋友驱车赶了回来,到村里时已经是下午了。
“穿的可有气质了,让我一度以为跟着他的那个贷款员是她的司机。”李中随想起当天的场景仍很清晰。相约在村头的一家饭店碰面,此次见面是这位女学生毕业后首次见到当年的老师,已相隔四十多年。
“我问她怎么拿到我手机号的,她就说有的是办法,之后就说自己孩子在国外上学有难处,需要我帮忙贷款。我当时就问她为什么找到我帮忙,是不是有什么瞒着我的。她说我是老师,信誉好,贷款好贷。”李中随说。
期间,李中随也产生过怀疑,但禹传珍以一个月之后便将李中随的名字换成自己的,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为由搪塞了过去。
李中随告诉记者,禹传珍是自己在小学教书时的第一期学生,家住上东峪村,后来嫁到费县城东的东洪沟村。“上学时挺好一孩子,不大爱说话,现在也得四五十岁了。”
李中随透露,此前说禹传珍是个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说她学习好,而是觉得在自己眼里教过的学生都是好孩子。随后,李中随拿出了自己在教禹传珍时记录的成绩单,记者看到禹传珍的成绩在整个班里并不靠前甚至落后。
背债二十余万
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李中随家经常有学生上门看望,习以为常的李中随把禹传珍的上门造访也看作是稀松平常,而帮忙贷款,李中随觉得是帮学生一把的事。
第二天,6月21日,学生禹传珍便将李中随带到了县里一家名为宜信贷的贷款机构,以自己老师的名义贷款14万元,并承诺钱由自己来还,并且很快会将贷款人变更成自己的名字。
“说之前在一家印刷厂当会计,后来又干起了保险经理,丈夫在国外干工程,反正看那个派头不像是不还钱的样子。”看着女学生光鲜亮丽的打扮,李中随从未想过会被自己的学生坑了。
在上东峪村入口处,有一家超市,超市的主人李德富老人是李中随多年的老朋友。不过,不久后李中随便被这位老朋友告上了法庭。
贷款4个月后,学生禹传珍再次找上门借钱。此次,李中随便向李德富老人借了4万元。而此后,禹传珍自己于2019年5月、6月先后两次登门向李德富借了两笔钱,共计2.3万元。这是李中随意料之外的事。
“突然一天,我开始频繁收到还款电话,到那时我才知道她一直没有更改贷款信息而钱也开始不还了。”帮忙借贷18万之后,李中随发现自己已经被学生拉黑了。
此后,学生禹传珍便失联了,随之而来的,李德富老人以诈骗名义将李中随告上了法庭。
法院的传票和判决书李中随至今还留着,他盼望有一天自己的学生能出现,还了这些钱,更重要的是还了他的清白。
连同禹传珍自己借的2.3万元,李中随背上了二十余万元的债务,退休工资卡随即被冻结,李中随安逸的退休生活也被彻底冻结。
“不还就不还吧”
去年疫情期间,李中随在大城市的儿子家住了俩月,之后觉得住着难受又回到了村里。
“自己在村里住着舒服,大城市实在住不习惯,我一个人挺好的,院子里还有我存的大白菜、萝卜,没事就拾掇拾掇院子。”住着不舒服的原因中,还有李中随对于家人的愧疚。
李中随说,出了这个事情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家人,而所幸家人的谅解,自己能挺过这道坎。
二十多万,对于一名被冻结工资卡的退休老师而言不是小数,为了还钱,六十多岁的李中随背井离乡干起了体力活。“去威海垒过石坝,到内蒙古捡过土豆,还在临沂给人装卸货物。毕竟年纪大了,到哪人家都不招,只能勉强做一些体力活。”
还钱的过程中,李中随也没忘记寻找失联的女学生,但都无疾而终。
在上东峪村寻找李中随家时,记者询问了几位村里的村民,对于被借贷的事情,出乎意料的大家对此并不知情,只是说这个人不错。
“没啥好说的,实在不还就不还吧,我就当丢了这个钱,家人也表示支持。”如今,李中随对这事已经看开了,之所以一直没报警处理,他希望给自己的学生留一条路,不要背上案底。
解冻的人生和村口的老学校
临走时,李中随送记者到村头的公交车乘车点,路上遇见地村民,都跟李中随热情的打着招呼。
路过村口一处破败的房屋时,李中随指着那说:“那就是当年我教禹传珍的小学。”远处看上去,老小学的房子只剩一面墙,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
李中随说,之前听说禹传珍的丈夫在北京打工,尝试再次拨打手机里存的电话,还是被拉黑的状态,无法联系上。
去年12月,李中随的工资卡正式解冻,20万的贷款几近还清,自己被冻结了近三年的人生也正式解冻。
那一刻,李中随哭了,他说这几年来的重担终于解脱了。
“不久前,把借我那位老同学的一万块钱还上一半,想着年前再还5000元,就彻底还完了。”去年12月28日,李中随通过微信将5000元转给去世老同学的儿子。这位老同学当年借给了他1万元,还没等还上钱人就去世了,而这也成为了李中随的一大心结。
如今,李中随在老家住着,没事整理一下院子、写写书法,同时还在关注一些扶贫项目。“退休了也得找点事做,希望发挥余光余热,看看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吗?”
与此同时,李中随最希望的是失联的女学生有一天能现身,不期望还钱,只希望还自己清白。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徐晓阳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 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