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科技前沿 >> 被算法困住的音乐人:你必须是算法系统中符合算法预期的人
被算法困住的音乐人:你必须是算法系统中符合算法预期的人
微博流量受限,不仅仅是因为被判定为广告,还因为近年来微博越来越依赖算法机制。
作者|回声编辑器|范志辉
11月19日凌晨,老狼在微博上转发了他参加的“读书分享会”的动态,但在受到限制后,他终于抱怨道:“新浪微博的表演信息受到限制,书籍分享也受到限制。”。都是花钱买头条。“他们疯了,”对此,包括周云鹏、野孩子、杨栗和左小咒在内的许多音乐人都发表了评论和转发,并表示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随后,“微博服务”官方于11月22日宣布,由于演出信息中包含导购链和导购二维码,用于发布部分乐手好友反馈的演出的博文受到限制,因此该博文被判定为营销内容。对此,微博将立即启动规则恢复和优化工作,并在近期推出更符合微博对音乐人支持理念的管理规则。
来自老狼的投诉引发了音乐人对微博的集体谴责。可见这种情况不是偶然,微博的解释也很混乱。就算演出博文打了广告规则,为什么有些歌和书的分享会受到限制,有时候连自己的粉丝都发不了?背后的流量分配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微博是社交平台中最开放的领域。私域流量被平台控制后,我们在互联网世界有多大的自主权?
微博屏蔽的性能信息背后
《野孩子》在转发老狼微博时表示,其演出信息已被多次屏蔽,10月25日发布的巡演信息只能反复发送和置顶。
此外,刺猬乐队紫健今年不止一次在微博上抱怨这种现象,甚至他发布的表演信息在没有外链和二维码的情况下被锁定,甚至推荐一首歌都会被视为广告。在此之前,他也多次正式使用艾特新浪微博,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微博音乐回应后,微博上也充斥着格林粉丝的抱怨,说格林的微博被封禁快一年了。不管是野孩子还是刺猬,在独立音乐圈还是粉丝基数比较大的乐队,更何况是大部分不知名的音乐人,他们的声音可能根本听不到。
但对于粉丝不多、声音不足、宣传资源不足的音乐人来说,表演往往是他们唯一的盈利途径。而微博上限制甚至封杀表演博文的做法,导致他们的表演信息甚至不能完全传递给粉丝。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外链的表演信息确实触发了微博的营销信息管理规则,但回看微博热搜高挂的不卫生的娱乐话题和粉丝的头条,可以看出其根源在于平台在自身利益和用户权益之间的选择,其本质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均。
微博流量受限,不仅仅是因为被判定为广告,还因为近年来微博越来越依赖算法机制。今年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文章推送机制进行了优化,打乱了时间线,即微信官方账号本身推送时间不再是标准,用户阅读情况才是标准。这项措施是四年前在微博上实施的。由此,微博用户关注的博主信息往往被所谓的‘个性化推荐’内容所湮灭。
随时随地关注用户新动向的闪光点,造就了微博的巨大流量。然而,在不断改变信息排列、推荐方法和推出人工智能算法的举措中,微博逐渐成为另一个“今日头条”。所以微博上所谓的个性化推荐重置信息流安排,不仅导致反馈比预期差,甚至导致一些中小V的阅读量大幅下降。就连拥有86万粉丝的大V和菜头,也曾因为流量问题吐槽微博。
微博虽然拒绝承认某些广告以外的内容,但其改版无疑体现了去中心化技术的采用,即把超大流量引向热点话题,从而提高用户的整体活跃度。
值得注意的是,有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微博。现在整个社交网络的内在逻辑不再是粉丝数量与曝光成正比,而是话题与曝光成正比,从而变相构建了一个以流量为导向的畸形世界。
被算法困住的音乐家
2018年以来,爆款歌曲有一半是短视频平台推广的,这一比例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进一步放大。随着短视频平台逐渐引领音乐的公告,音乐行业慢慢被算法绑架,背后是对流量至上的追求。短视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歌曲发布的效率,但流行的“洗脑神曲”也在用劣币驱逐良币,挤压优质歌曲的生存空间,塑造市场的审美潮流。
此外,当短视频开始占据音乐公告的主体地位时,也增加了音乐流媒体平台成为播放器的风险。所以这些平台一方面开始追溯到产业链的上游,试图从音乐人开始,各种十亿美金的音乐人。支援计划如雨后春笋;另一方面是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结合。比如QQ Music和Aauto rapper合作推出‘音乐创业项目’,网易云音乐和颤音达成深度合作。
不可否认,这些节目确实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新人,产生了很多原创作品。但是我们的音乐市场依然被短视频歌曲占据,音乐排行榜依然被流量粉丝无情刷,很多独立音乐人依然入不敷出。
这一切都源于平台支持资源的不平等和个性化推荐背后的算法依赖。所以无论是短视频还是音乐平台,音乐人的支持大多取决于算法下的流量叠加和倾斜。
虽然几乎所有的配套节目都打着“圆梦”、“全平台推广”的旗号,但都只是回馈自己的后花园,整个音乐生态并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暗涌的是抢台大战,比如陈之前的承包事件。不同平台互不兼容,微博屏蔽外部链接的做法也是为了防止用户为其他平台分水。互联网曾经因其开放而令人兴奋,但在走向商业化的精确计算中,它再次将世界带回了“封闭状态”。
而且在此次事件回应中,微博还提到了音乐人支持计划,称近期将推出全新的音乐人支持计划,加入该计划的音乐人将获得官方资源的支持。对此,有网友问:‘言外之意是不是在你的音乐人项目推广之前就加入了?’。由此可见,各种平台上的音乐人支援计划,其本质可能只是为了集中可能在圈养中获得商业利益的资源,最终进行合股围剿。
与此同时,音乐人在传播渠道中面临的流动规律的挤压,最终辐射到音乐内容创作层面。
当平台给算法选择的时候,音乐人为了获得曝光度,只能被迫迎合算法进行音乐创作。更有甚者,一个‘洗歌’行业,直接靠蹭热点衍生出来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像极了爱情》,《王者荣耀》,《买买买买买》.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发酵的热词,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很快被作曲成歌曲,像病毒一样被各大音乐平台传播,他们的目标都指向算法青睐的流量。
算法不仅被某个平台所困,还被某些人所困。就像我们之前在外卖骑手的专题文章里看到的,在算法系统里,人是不会被当作人来对待的,但重要的是让你成为符合算法预期的人,接受它的游戏规则。
在被算法包围的音乐行业,这样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观众的喜好和音乐人的审美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遵循流动规律。
在算法面前,不要失去人的价值判断
为了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市场性的闭环产业链,在算法的应用上,音乐逐渐退化为观众喜爱元素的集合和通俗文学形式的运用。因为算法非常依赖于用户基本信息和行为模式的数据库,而市场对算法的依赖恰恰是由于其特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交易中的适配问题。
在当今日常生活的数字计算技术条件下,我们总是处于算法商业化的快速运行体系中。微博热搜排名是基于算法的实时动态列表模式。营销、政治宣传、社会伦理辩论、娱乐八卦等诸多话题。引起用户的好奇心,分散注意力,促使点击行为不断刷新列表。参与这种反馈机制的用户的愿望被固化,并用列表的多种用途进行编码,最终呈现出个性化的分布式流量网络。
在互联网行业,流量是红利,曝光是商机。微博引入算法是为了更方便的植入信息流广告,算法的黑盒也让竞价发布推荐位更容易。音乐平台的资源倾斜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则。算法推荐的兴起,让如今的音乐排行榜,像微博热搜榜一样,失去了公信力,成为粉丝和流量的名利场。
粉丝经济中的“抢单”行为也隐含了算法背后的隐藏力量。为了追求榜单的最高位置,数据算法成了满足粉丝欲望的生产手段。比如今天的微博热搜和粉丝头条,都表明人们的欲望和算法已经和资本生产耦合在一起,算法帮助资本在满足大众欲望的过程中自我增殖。也就是说,资本生产使得纯粹的量化数据对于某种目的而言是工具性的,所以算法推荐从环境测量变成了个人情绪控制和量化。
结果,人民的自主权一再被削弱。社交网络的‘上瘾’魔力来自于算法推荐对人类行为的操纵,因为算法涉及到一个事物的优先级,帮助我们决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这种价值判断本该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所以算法绝不是中性的,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一套价值。
因此,作为一项技术进步,该算法自然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等诸多优点。当技术和资本在追求效率优先的共同逻辑中合谋时,算法的诞生强化了这种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工具理性的极值,约束价值理性。在资本无止境的逐利过程中,这就是算法被赋予的价值。
弗洛姆说,‘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新的、更好的征服自然的方法,但却陷入了这些方法的圈套,最终失去了赋予这些方法意义的自己。人类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创造的机器的奴隶。
算法技术极大地加速了互联网内容生产、信息传播和供给方式的升级和转型。但在被算法围困的世界里,应该批判的是流量至上、利益至上背后的价值判断。比如音乐行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道德。作为一个傀儡,算法需要警惕,真正需要反对的是背后的玩法。
第一个声音主题
题目内容:音乐人在算法面前还有哪些类似的困境?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我们将从本周发布的文章推送中的所有评论中挑选两位读者,每人发送一份第一次选择的好东西。获胜者将在每周日的“第一声音周刊”专栏中公布。请留意一下。
排版|林安
本文是音乐第一声音的原稿,转载及业务合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