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科技前沿 >> 2021硬核科技指数发布:联想位居第三 持续投入打造创新基因

2021硬核科技指数发布:联想位居第三 持续投入打造创新基因

发布于:2021-10-13

  注重有效创新。

  根据创新能力、创新效果、创新生态、责任创新的综合分析,通过2021年大国创新百强指数,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华为集团、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中兴通信、京东和中国移动、百度, 京东, 联想Group和小米Group。

  在从R&D能力、专利储备、责任能力和硬核能力等角度编制的2021年硬核科技指数中,联想集团排名第三,仅次于华为和京东,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京东党和联想集团得分几乎持平。

  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收、研发支出、R&D增长、研发支出投入强度、R&D技术人员数量和比例等。其中,应收是企业持续进行投资的基础,而费用和人员投入是企业是否重视创新的最直接体现。

  应收能力作为投资的基础,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从2020年收来看,联想集团2020/21财年全年收达到4116亿元,在2021年创新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七,在科技制造企业中排名第三。

  在此基础上,联想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同年研发支出达120.38亿元,在科技制造企业中排名第六。需要注意的是,前两个财年,联想研发支出分别为102.03亿元和115.17亿元,均超过100亿元。

  虽然就R&D投资强度而言,联想的研发支出占比并未达到前列,这进一步拖累了其在2021年大国创新百强指数“创新能力”二级指数中的排名。然而,联想保持了良好的创新成果。

  2021年大国创新百强指数中的“创新有效性”二级指标包括专利数量、人的效率等多项指标。对于R&D投资的企业来说,直接产出的无疑是专利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专利情况包括专利申请总数、有效专利数和含金量最高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正是从这些指标来考虑创新最重要的指标维度。

  从创新有效性得分结果来看,联想集团排名第8。在技术制造企业中,联想专利申请总量、累计有效专利、累计授权发明专利分别排名第7、第6、第4位,也体现了联想集团长期积累的专利能力。

  事实上,多年的研发积累使联想集团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掌握了多项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截至2021年3月31日,联想集团拥有21658项授权专利。此外,联想集团在全球拥有17个R&D基地,R&D员工10,21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9.48%。建立负责任的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与联想其他同类企业相比,联想不仅持续投入创新,而且特别注重负责任的创新

  报告指标,对于企业创新来说,时刻关注ESG同样重要。代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ESG,聚焦于传统评价体系没有重视的隐形指标,是全球投资者衡量上市公司发展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参考标准。从自然资源的稀缺到不断变化的公司治理标准,从全球供应链管理到不断发展的监管结构,ESG因素都会影响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长期风险和收益。

  在这个大国创新指数覆盖的企业中,很多企业还缺乏ESG报告,没有被纳入机构的评价体系,这是目前国内创新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缺点。

  然而,在具体的ESG评级/评分方面,联想集团表现出色。2020年底,联想集团MSCI  明晟ESG评级升至AA级,在全球同行业企业中也是最高水平。今年9月,联想集团发布了第二份ESG报告。在今年的报告中,联想首次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高到了关键绩效指标的水平。

  该报告承诺,到2025/26财年,联想全球运营9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全球供应链将减少1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联想将通过提高产品的能效和更广泛地使用可持续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个过程也充满了创造性的独创性。例如,联想通过智能循环设计、使用和回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联想通过可降解竹、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创新,减少包装材料消耗3240吨。仅在2020/21财年,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将减少140吨。

  联想还不断扩大使用CLPCR(闭环再生塑料)的产品范围,从上一财年的66种产品增加到103种产品。此外,联想致力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如通过新型低温焊膏工艺,降低电子元器件组装过程中35%的能耗和碳排放。到2021年3月,它已经减少了7500公吨二氧化碳,相当于37平方公里的森林一年可以吸收0.10-398个温室气体。

  研发投入计划在三年内翻一番。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典型的制造业企业之一,联想有着自己的成长之路和创新之路。在当前的“十四五”规划中,创新不仅是联想,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基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联想的持续投入。事实上,除了创新成果,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今年进一步表示,联想将继续加大对R&D的投资,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对R&D的投资增加一倍。

  需要注意的是,联想关注的不仅仅是R&D费用绝对值的提升,更在于如何进行有效创新,打造有效创新的应用模式。在接受中《伟大之路:大国创新百强》深度访谈时,杨元庆介绍,在组织架构上,联想集团建立了由业务集团内部R&D部门、联想研究院和联想创投(LCIG)组成的三级R&D体系,分别致力于中的短期、长期和长期技术研究。

  具体的创新方面属于“新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成为行业趋势的背景下,智能化转型逐渐成为各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但行业智能化转型不仅需要信息技术,更需要包括物联网设备、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在内的整套解决方案,以及包括咨询、建设实施、运维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目前,联想集团依托以智慧IT、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垂直领域为支柱构建的3S战略框架,以“端-边-云-网络-智能”为技术框架的新IT,致力于提供让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基于自身的智能化转型经验和先进技术,联想集团在南京汽车、3C、能源等行业为数百家企业客户提供了“新IT”智能化解决方案。

  “新IT”落地工厂时,在生产车间部署5G专网和丰富的边缘设备,使用摄像头进行质检,分析智能机床等终端提供的数据,实现预测性维护,根据客户订单、零部件供应、产品计划等相关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智能生产调度。

  目前,通过这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联想工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杨元庆表示,在制造水平和能力上,要以“高质量”将“R&D-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价值链从中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的联想经历了这样的转变。”杨元庆介绍,通过在生产车间部署5G专网和丰富的边缘设备,利用摄像头进行质量检测,分析智能机床等终端提供的数据并实现预测性维护,基于客户订单、零部件供应、产品计划等相关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智能调度,目前的联想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