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科技前沿 >> 立春 告别张昭

立春 告别张昭

发布于:2021-02-04

在华谊兄弟和博纳电影都很强的中国民营电影产业阵营中,张昭先后为轻电影和乐视电影撕裂了一块权力领地,堪称中国电影产业化的驱动力。

虎嗅移动信息组作品

作者|黄

标题地图|视觉中国

突如其来的坏消息让很多人昨晚(2月3日)在悲痛和惊愕中度过了四个小时。

2月3日晚8点左右,乐视影业前CEO兼执行董事张昭去世的消息传遍了朋友圈。随后,这个消息很快被圈内朋友证实。张昭病逝,享年58岁。

张昭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90年代初赴美留学,凭借《木与词》年度奥斯卡学生单位奖一举成名。执导过中美合拍电影《太空劫持》和中美合拍电视剧《情感签证》。

然而,他作为电影制片人的身份更为人所知。先后创办轻电影、乐视电影,参与制作发行《归来》 《长城》 《导火线》 《斗牛》和《小时代》系列、《熊出没》系列等50部电影,总票房99.66亿。

他不仅被《好莱坞报道》整版文章引荐,称其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文艺复兴旗手”,还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真正懂电影的老板”

张昭于1996年从纽约回到北京做了一段时间的电影导演,然后很快转型为一名电影产业人。至于原因,他后来在采访中多次提到:

“过去,我们决心造一辆车,学会了一项技能。回来后发现根本没有路。那你为什么要造跑车?好莱坞的核心是发行。中国电影如何才能变得更好?从上映开始,打造电影产业之路。”

在电影界混了几年,真正的名气要追溯到2006~2010年。

在此期间,张昭旗下的轻电影产业制作发行了20多部商业电影,连续四年保持100%的增长速度,创造了引起中国电影产业关注的“光速”。

然而,2011年,张昭离开了轻电影行业。或许事后分析最大的原因是证监会要求光膜并入光媒一起上市,这无疑扰乱了张昭的电影产业规划。“我一开始就说得很清楚,这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你要是进去了,我就没办法按照行业发展来布局了。”

离开王长田后,“伯乐”贾跃亭成为将张昭事业推向顶峰的人。

2011年,在亮马桥昆仑饭店,张昭和贾跃亭相见恨晚,互联网生态和“中国迪士尼”的理念成为乐视的基因。仅仅五年后,张昭再次跑出电影界瞩目的“乐视加速”,乐视电影实现了一个亿片以上的神话,成为业内成长最快的电影公司。

很难想象,在华谊兄弟和博纳电影主导的中国民营电影产业阵营中,他先后为轻电影和乐视电影撕裂了一块权力领地,堪称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动力。因此,香港导演李仁港仍然认为张昭是目前电影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电影老板”。

然而,张昭事业的转折点“第二春”发生在201年

6年。

2016年11月,贾跃亭发出一封内部信,公开承认乐视生态发展节奏过快,由于烧钱追求规模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虽然此后融创150亿驰援乐视,但整个2017年,乐视生态在媒体唱衰、供应商摊牌、资金链崩断的绝路下摇摇欲坠。

贾跃亭累计从乐视影业拿走了17个亿救急,而张昭正是在釜底抽薪的绝境下,带领着被媒体和舆论打得千疮百痍的乐视影业又挺了近一年。

事后有乐创文娱高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么多事,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但张昭全都扛了下来。”

2019年6月,张昭最终辞任乐创文娱董事长兼CEO,他见证了这家公司从初创到万众瞩目再到卖身改姓的全过程。此后,张昭在复星影视短暂过渡后于2020年初再次转身离开。

2020年6月,58岁的张昭选择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创办橘品影业。据悉,2020年11月,张昭参观褚时健打造的橙园时深受触动,直言“老爷子太牛了,75岁还能再创业,我现在不过才58岁,当然也可以重新开始。”

不曾想,世事难料,噩耗突至。

“变革家”

其实从中国到美国,从导演到制片人,从传统电影到互联网电影,他一直在推动电影产业的变革。

早在传统民营巨头统领电影市场时期,张昭便开始做地网模式、互联网营销、人群细分的探索,并不遗余力的推动品牌化、系列化影片。

他在后来的采访中清楚表达过,商业电影不能单纯以“好”或“不好”来衡量,互联网电影公司就应该把适合的产品推荐给不同的人群,并为不同的用户群体创造符合他们心智的影视作品。

“资本进进出出,都忙于推高票房炒股价,股价高了就赶紧溜。这20年发展得太快了,但产业要一步步地积累,高速发展势必需要‘补课’。前几年我也做了一些产业升级的实践,把依赖单片票房的盈利模式变为品牌化的模式,就像迪士尼和漫威,本质上是轻资产,最值钱的就是它们的品牌。”

比如2012年《熊出没》系列刚启动时市场并不看好,但在2013年《熊出没之夺宝奇兵》便席卷了整个春节档,成为第一部勉强和好莱坞动画片媲美的国产动画电影。而如今做到第七部的《熊出没》系列有了独立的世界观和稳定的受众群体,是国漫作品中极具辨识度的品牌。

此外,不论是张艺谋的《归来》还是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张昭有他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在时间非常碎片化的情况下,观众会倾向于选择为自己而拍的电影。一个IP做成一个品牌,一定是为特定的用户群去做的。”

张昭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代》前两部口碑扑街,导演郭敬明便问他:“《小时代3》和《小时代4》怎么拍?要不要也往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上靠一靠?”

他毫不犹豫地表示,不但不要,还要拍得更加“小时代”,“对原来的用户进行更深度的运营,同时让IP的用户属性变得更加强烈。这其实是我们对好莱坞的改造,让它更加基于小时代的用户,让它的属性更强,粘性更强。”

4部《小时代》总票房达17.91亿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

“很多人看不起《小时代》,说它是一个PPT电影,但《小时代》感动了多少人?它让中国15岁到25岁的青少年电影市场第一次成型了。过去,中国的电影都在为白领阶层服务。”张昭谈及郭敬明时曾对“Al财经社”说道。

所以,你还会看到迎合年轻男性的《敢死队》,献给时代草根小人物的《影》,放眼国外,皮克斯是白领动画,漫威针对年轻人,迪士尼动画针对小孩,它们早都在做影片“分众化”。

除此之外,《高跟鞋先生》《爵迹》《机械师》等影片张昭也都进行了分众发行、营销的策略,它们的票房都实现了过亿,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张昭“目标受众狭窄,但是相对产出高”这一判断的前瞻性。所以,后来乐视影业也成为整个发行圈的“黄埔军校”,走出了遍布万达、影联、英皇、阿里等影业的数位发行端中高层。

当然,爱奇艺龚宇也是分众思维的拥趸:“一味追求‘破圈’的时代已经过去,分众必然成为新的趋势。”

虎嗅曾在此前专访张昭时问道:“如何看待互联网对电影行业从制片、发行到放映端带来的颠覆?”

张昭的答案是:“互联网行业本质来讲不创造什么,是思想行业,是为用户创造新需求的思想的行业,这是核心。思想行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就是颠覆,思想行业的特点永远是颠覆。新思想是对老思想的颠覆,所以体现出来是破坏。因为它的行业价值就在这儿,通过颠覆来创造价值。”

写在后面

可以说,张昭毕生的心血都扑在了电影产业上,虽然一路走来难免理念上的激进,但正如易凯资本CEO王冉所说:

这个世界,以成败论英雄太容易,但推动它走向明天的恰恰是那些看似不靠谱的勇敢探索。这些探索之所以值得尊重,因为它们不仅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也要面对不确定的现在。

犹记得,张昭对中国电影行业变革的赳赳雄心,“要论制造业,中国根本不多一个张昭,不少一个张昭;但论产业,确实还缺一个张昭。我们这群人把电影这个事儿看得至高无上,因为我们都曾被电影深深影响过,希望电影人能一代代做下去,让我的孩子也能捕捉到电影的价值。”

然言犹在耳,斯人已逝。

不过转念一想,诚如他那句豪言,“我活在春天里,不活在过去,活在未来。”

而昨日(2月3日),恰逢立春。

标签: 影业 电影 中国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