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科技前沿 >> 外卖猝死 保险只赔了3万 因为饿了 买保险要交“服务费”
外卖猝死 保险只赔了3万 因为饿了 买保险要交“服务费”
43岁,元旦跑了80多单,很开心的说这个月能赚1万。这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外卖,一大早也在努力送饭,挣着辛苦钱。
43岁,不幸在上班路上去世。他死后,因未能完成四份订单而被罚款。平台说他没有劳动关系,但愿意给2000元人道补偿。这也是一个饥饿的外卖,一个众包外卖。
43岁外卖猝死,交的3元保险1.94元是平台服务费
凌晨送货员在送餐时被保安打死。“为什么工人们给他们制造困难?”是这条新闻的最初评论。一开始大家都把焦点放在争执的双方,谴责保安的行为,哀叹一条人命的损失。
然而,随着已故送货员妻子的声音,大家的担忧变成了对平台的愤怒,因为平台的工作人员说的是“真相”。工作人员饥不择食,称死者外卖工与平台无劳动关系,只能给2000元人道赔偿。
任何自然人都可以注册使用蜂鸟众包应用。注册时平台有相关提示。如果不能接受,可以选择不再注册。如果被接受,意味着批准平台的相关协议。
蜂鸟众包用户协议。
众包模式(Crowdsourcing mode)是指公司或机构将过去由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方式外包给非特定的、通常是大规模的群众网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平台没有员工,因为他们不需要直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他们可以通过佣金让这些送货工人提供服务。
我们常见的旅行和外卖行业,很多骑手和司机都不是平台的员工,他们只赚佣金。所以平台工作人员饿的时候说的确实是“真相”,但是真相有点让人无法接受。有网友在饥不择食的消息下愤怒地问:“在你看来,一条人命只值2000。”」
截至1月8日,17333.6万,饿的时候没有回应外界。
而网友从新闻报道中发现了更多细节。由于骑手与平台没有雇佣关系,骑手每天3元购买的商业保险成为骑手唯一的保障,骑手的妻子也确实收到了保险平台的3万元赔偿。
但是保险从业者@ Si Dacaizi觉得不对劲。他的知识储备告诉他,一天三元一年千元是意外险,猝死的保险范围不应该只有3W。他试图在app上获取更多关于保险的信息,发现骑手每天给保险的3块钱不仅仅是保险费,还有服务费。
平台“诚实”,告诉骑手这是服务费
为了知道确切的保费金额,@司大菜子从平台得到了确切的保单信息,发现这份保险每天只需1.06元,剩下的1.94元是平台征收的服务费。如果一天收1.94元,平台全年可从骑手保险费中再赚取708.1元服务费。
保单显示保费1.06元。画面来了
自:知乎 @肆大财子外卖骑手,这份工作可能没有真正的「保险」
如果说不存在员工雇佣关系,愿意给 2000 元的补偿还算是「钱给少了,但是事实」的话,赚员工的保险服务费就让网友在评论区开始背诵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名言。网友愤怒于饿了么连骑手的保险钱都要赚,还要赚三分之二。
去年 9 月,保险自媒体「无趣的 Dora」就在《外卖骑手「被买」的保险好贵》中指出,骑手 3 元的保险费和最终骑手得到的保障是不相匹配的。这个 43 岁外卖员获得的 2 万财产损失就属于保险中第三者责任的一部分。
▲ 当时作者尚不知道保单真实价格为 1.06 元. 图片来自:无趣的 Dora
但只要打开支付宝,随意在保险界面进行浏览,就能够发现有更高保障额的保险都要比骑手的保险便宜近 400 元。而饿了么作为能同时让百万人买保险的平台,其议价能力毋庸置疑,当时作者表示疑惑:
价格多了这么多,不应该。
市面上的商品(保险)尚且能把价格压下来,饿了么平台上的保险是具有员工福利性质的,给自己的员工和兼职员工投保,又不至于赚钱,对吧?
但事实证明,饿了么给骑手买的保险真的赚钱。如果饿了么一天能从外包骑手那赚取 1.94 元服务费,骑手工作 300 天就会让饿了么赚取 582 元,哪怕只有 100 万骑手交了这笔钱,饿了么躺着就能赚取 5.82 亿元。饿了么这种行为在没有出事的时候可以说是吃骑手的「血汗馒头」,出了这样的事完全可以被看作吃「人血馒头」了。
对于外卖骑手这个群体而言,他们的高危工作缺乏一些强有力的保障,哪怕是骑手和平台签订了劳动合同,保障也没那么有力。这不仅是一个平台的问题。
在备受关注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专送骑手的保险没有发挥真正作用的例子。有底薪的专送骑手是由加盟商招聘,相对来说福利保障更稳定。但这位专送骑手每个月交着 106 元保险费,却因脚踝骨折未达到上岗率被系统删号。因为被系统删号,这位专送骑手甚至没办法找到自己的保险缴纳记录,也无法找保险公司理赔,在站点群内和平台沟通时直接被踢出了群。
这还是更为稳定的专送骑手的遭遇。调查报道显示,大量的骑手在遇到交通事故后,都无法顺利获得理赔。在骑手想要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外卖平台几乎都可以安静退场,将纠纷交给骑手和保险公司自行解决,这种自身责任的巧妙转嫁让他们不用面对更多的麻烦。
骑手们以为穿上黄蓝两种颜色的服装就成为了公司的员工。但公司告诉他们,你不是我们的员工,我们不存在雇佣关系。骑手以为交了保险就可以获得安稳的保证,但公司告诉他们,这里面有更多钱是服务费,真的出事你需要自己去找保险公司。
对外卖骑手来说,在他们为了谋生穿上平台服装去送外卖的那一刻起,他们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而平台给他们承诺的保险也远不是一份实打实的保障。
想要正面形象的大公司,可以言出必行吗?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一度看到了很多饿了么的骑手保险新闻稿,其中包括老文章《关注骑手安全,饿了么倡议保险成为配送企业标配》《商家自配送小哥也有保险了!饿了么配送保险实现全员无死角覆盖》《25 万外卖骑手自发加入相互宝,饿了么承担首月分摊费》。
在文章中,饿了么设立了「蜂鸟配送督导员」的岗位,向整个行业发出倡议书,还为加入相互宝的骑手承担了首月几元钱的分摊费用,一切只为了给公众塑造负责健康的社会形象。但那些新闻还没有提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平台和骑手没有雇佣关系,平台可能倒赚骑手服务费,平台也可能不会介入骑手保险理赔环节等等。
这个世界不乏反应速度很快的公司。《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引起轰动时,饿了么和美团可以积极回应外界的质疑和指责;98 年员工猝死时,会有外包公司员工冲在第一线为公司开脱解释;被指旅游点评网站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时,平台可以发声明,指责爆料人歪曲事实,表示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大公司们的公关反应迅速,言辞诚恳,发出的声明都符合公关的「黄金 24 小时原则」。但在这些精心推敲的回应、声明、倡议书背后,又有多少真正做出了对应整改,真正关注员工权益,愿意修正服务数据的呢?
最好的公关永远不是东窗事发后的回应,而是保障骑手安全的能力,让员工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的制度,一个由用户自发创作真实内容的平台。
如果我们能等到饿了么针对这 3 元保险费的具体说明,我们也希望自己能等到外卖骑手安全保障等措施的具体实施和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