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科技前沿 >> 今年有望首次突破40次首发!中国航天蓝皮书披露了哪些沉重的信息?
今年有望首次突破40次首发!中国航天蓝皮书披露了哪些沉重的信息?
备受关注的中国年度发射频率有望首次超过40次。长征系列火箭新增成员,长征-6 A火箭首飞。此外,载人空间站项目也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设阶段。
【环球时报记者马军】“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超过40次。”在24日举行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部长林再次展示了中国的航天雄心。《环球时报》的记者注意到,《蓝皮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国航天2020年的主要成就和收获,还介绍了今年的重要任务。
航天发射活动再创历史新高
《蓝皮书》从世界空间发展趋势、中国空间发射活动、中国航天器科技活动、中国空间应用服务、中国空间国际合作、中国商业空间进步六个章节全面回顾2020年中国空间科技活动。
中美航天发射次数的比较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蓝皮书》表示,2020年全球共进行了114次发射任务,追平了1991年以来的发射次数纪录,发射次数连续三年超过100次;共发射航天器1277艘,创历史新高,总质量548.85吨,为航天飞机退役以来最大。美国全年发射44次(其中新西兰发射7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发射39次,总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居世界第二;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34次发射,在世界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一。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24日表示,近年来,中国和美国交替占据年度航天发射次数的宝座,2018年和2019年分别有38次和34次高密度发射,推动美国和俄罗斯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航天发射年度冠军。这意味着中国的运载火箭在成熟度、可靠性和制造周期等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
不过,专家也警告说,中国和美国在发射的航天器数量和总质量上仍有很大差距。据《蓝皮书》统计,2020年,美国发射了953个有效载荷,44枚火箭,总质量325.88吨,中国39次发射,共发射89个有效载荷(103.06吨),俄罗斯发射17次,相应数据为143个有效载荷,64.16吨。根据这一分析,2020年美国航天发射的有效载荷大部分是商业用户,仅SpaceX发射的“星链”系列卫星总数就超过800颗。目前,中国的航天发射主要是基于需要确保成功率的国家项目。在未来,通过“一箭多星”的方式来提高载荷的数量和总体质量仍有很大的潜力。
林表示,航天科技集团今年计划进行约7次商业发射,并将公开发布火箭运载能力信息,为商业用户提供运载火箭的机会。
航天重大工程取得诸多成就
《蓝皮书》列举了2020年中国航天技术和应用能力的重大突破。其中,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拉开了载人空间站阶段的任务序幕;田文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行星探索的第一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重大项目的成功完成,为中国长期稳定获取高分辨率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取样返回;长征八号的成功首航进一步提高了
《环球时报》的记者注意到,《蓝皮书》关注的是我国载人航天和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领域的最新进展。例如,在引进国际上一批先进技术进行在轨演示验证时,提到“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公开报道,2020年9月4日,“可重复使用试验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进入轨道。在轨道上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点。
在介绍长征五号乙火箭发射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时,《蓝皮书》表示,完成了高速再入和返回控制、热防护、降落伞气囊着陆方式、重复使用等技术飞行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是国际先进的往返运输机,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模块化、多任务适应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等特点,可以提高我国载人飞船的乘员数量和货物运输能力。”。特别有意思的是,《蓝皮书》还提到了它与载人登月飞船的关系:“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试飞,使我国载人航天运输技术从跑向跑的飞跃,这将为载人登月飞船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新一代载人飞船搭载的“复合空间”试验船
3D打印系统”在轨期间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件打印。《蓝皮书》称,此次实验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也是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实验。“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国内外航天器结构的主要材料,开展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技术研究,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展望中国航天的2021年
除了总结中国航天在2020年的成绩,《蓝皮书》也对2021年进行了展望。备受关注的中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外,长征家族系列火箭再添新成员,长征六号甲火箭迎来首飞。此外,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也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据了解,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其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预计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蓝皮书》还提到,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将实施中国首次火星“绕、着、巡”探测。《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2月24日,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公里、远火点5.9万公里、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据了解,天问一号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进行科学探测,同时为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