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科技前沿 >> 监管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监管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于:2020-07-20
  7月17日晚,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和移动支付网联合主办的第9期《金融科技大讲堂》正式发行。国家金融IC卡安全测试中心(银行卡测试中心)信息安全业务部李博文,技术总监,以《监管科技研究与探索》为主题分享。

  什么是监管技术?

  监管技术的应用可以从“炒鞋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发布过《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号财务公告。那么“油炸鞋”的风险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通过舆情监控、交易监控、逻辑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发现“炒鞋”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监管技术的应用,即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发现风险和保护消费者的金融安全。

  监管科学技术起源于外国。许多国外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都对监管科学技术进行了界定,但每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偏颇。

  从市场作用分析,监管者有保护市场安全的监管责任,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监管规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监督和遵守的目标是相同的。

  这也是监管科学和技术的目标,帮助监管和金融机构实现一致性的目标。

  科技监管的机遇与挑战

  监管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0年的1.0到2000年的1.0,这一阶段是金融电子化阶段。科学技术开始进入传统金融,一些业务场景由技术手段服务,风险控制可以由这些交易的数据来监督。

  大约在2000年,金融技术进入了2.0时代,然后监管技术进入了2.0时代。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技术和监管技术同时面临一个问题,交易对象的身份难以识别。因此,“KYC”受到了重视,而监管技术的主要应用也是针对“KYC”的。

  当前的时代是3.0时代,监管技术的概念已经改变。监管技术是一种技术驱动的监管创新,从“KYC”演变为“KYD”,它使用数据来审查和预测风险和合规性。

  从过去的发展可以看出,监管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金融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目前,监管科学技术的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首先,在金融技术背景下,服务更加虚拟,业务边界模糊,业务环境开放,使得风险状况更加复杂;其次,监管存在时效性、渗透性和统一性不足等瓶颈;此外,监管政策的出台速度加快,合规成本不断增加;最后,数据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生产资源,但金融机构拥有大量数据,很难在分散的来源中使用它们。

  当然,挑战背后也有机遇。以合规成本为例,监管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加快政策的实施。随着合规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监管技术的投资将变得更加经济。通过科技监管,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同时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金融的包容性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目前,监管科技仍面临着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装配会放大金融风险吗?像区块链这样的分布式架构会颠覆金融基础设施并带来更多监管问题吗?复杂终端到通用终端能经受金融安全的考验吗?

  面对这些挑战,相关机构需要坚持金融安全底线思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在创新测试过程中制定新的标准和要求。

  监管技术的应用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号文件,提出加强金融技术和瑞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19年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还提出要提高渗透监管能力,加强监管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监管规则库,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模型,完善监管数据采集机制。今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相关会议强调,要加强监管科技的应用实践,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

  在监管科技应用过程中,全国金融IC卡安全测试中心(银行卡测试中心)始终遵循以金融管理部门为中心、金融机构为节点、数据为驱动、星型拓扑的监管科技应用框架。

  事先将监管政策和合规要求转化为数字监管协议,搭建监管平台提供相关服务;将监管“探针”嵌入金融机构,自动收集监管数据,实现风险态势的动态感知和智能分析;随后,合规性分析的结果被用于风险处置干预、合规性的可视化显示、风险信息共享以及监管模式的优化。

  在监管科技的实际应用中,平台建设是重中之重,其次是金融全覆盖,最后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要辅以技术手段。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应用编程接口、业务系统和其他技术手段对洗钱和欺诈交易等风险进行预警,并处置假冒和网络钓鱼应用。

  演讲结束时,嘉宾和观众就科技监管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如315晚会上暴露的SDK问题能否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科技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等。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