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夏生活门户网 >> 科技前沿 >> 萧冰CEO李迪:离开微软后 萧冰的生存法则
萧冰CEO李迪:离开微软后 萧冰的生存法则
采访|苏建勋,杨轩
正文|苏建勋
在微软45年的发展历史中,只有两个独立的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1999年,由两位前微软高管创建的在线旅游产品预订网站Expedia被拆分,然后在纳斯达克上市。
20年后,第二次分拆发生在中国市场。今年7月13日,微软宣布将萧冰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由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担任董事长,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学院执行副总裁李迪担任CEO。
“(劈叉)这个东西很难。”谈到分裂的原因,李迪告诉氪36,“这是双方走到一起的结果。这种自上而下的意志,这种自下而上的动力,是非常难得的。”
对于萧冰,微软在过去的六年里给予了全力支持,但长期发展需要更灵活的运营手段和完整的团队机制,这需要团队独立作战;至于微软,独立的萧冰可以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微软作为股东,也可以在业务做大后与萧冰分享成果。
当谈到萧冰与微软在分拆后的合作时,沈向洋对36人说:“萧冰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当然,我们有自己的权力去选择做什么,但是我们和微软是血脉相连的。与水的关系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
独立后,萧冰在融资、商业化和团队建设方面的速度明显加快。11月下旬,萧冰公司董事长沈向洋表示,萧冰公司已完成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极光创投和网易集团。与此同时,萧冰宣布与微软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出“AI云计算”解决方案,建立了金融、汽车、内容制作三大产业。
12月10日,随着独立后的“萧冰”,李迪登上了36寸2020 WISE新经济王的舞台:“很遗憾,今天我不想介绍萧冰,让萧冰介绍我们。反思人类与AI的关系。”
萧冰首席执行官李迪出席36氪“智慧2020新经济之王”大会。图片来源:36
在萧冰的迭代历史中,有两个关于萧冰的概念。一个是女孩萧冰,她穿着学生制服,头上戴着一个粉红色的发夹;另一个是小冰架。这个框架可以成长多种角色,不受具体名字图像的限制,但是语言、语音、情感等后端AI处理能力由萧冰框架提供。
在李迪看来,萧冰真正的概念是“萧冰框架”,而“少女萧冰”只是微软萧冰用来迭代数据的第一个原型产品。“萧冰只有她自己,但我们想要整个森林。”
自从2014年第一代萧冰问世以来,这个在微软孵化的“AI女孩”已经经历了八次迭代。最重要的迭代发生在2018年,当时第六代创新萧冰是其历史上最大的升级,并正式推出了基于萧冰框架能力的全新人工智能战略。
萧冰框架的诞生也让萧冰有别于现在的人工智能公司。
与百度、商汤、迪法恩斯等AI公司的主营业务不同,萧冰在产品形式上并不绑定智能音箱、摄像头、汽车等硬件,而是强调其作为底层框架,可以为用户提供跨平台AI能力支持。
由于不受硬件形式的限制,萧冰还可以展示其跨平台能力。在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QQ群,以及华为、OPPO、vivo、小米等软硬件终端,萧冰在其应用生态中以各种形象出现,与用户互动。
李迪36号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人工智能产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叫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卖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公司,这一类更多的是研究机构。
第二类是业内经常提到的人工智能产品,比如智能音箱、智能门禁。
第三类是李迪所谓的真正的人工智能产品,意思是人工智能是主要产品。其中人工智能是真的在生产,可以担当关键岗位,而不是用技术去支撑另一个产品。
“计算机视觉技术添加的门禁,还是门禁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AI应用到访问控制之前有指纹和密码,所以用AI可能更方便,但不改变产品定位,或者说是访问控制。”李迪对氪36说。“人工智能不能成为与硬件的绑定关系。硬件是载体,不是人工智能,(两者)不能这样捆绑。”
那么,萧冰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作为主体发挥生产作用的呢?
以萧冰与风能信息的合作为例。Wonder需要覆盖26种企业上市公告。最多100家企业每天上午10点发布公告。如果人们需要完成公告摘要,他们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萧冰可以直接替代这部分工作,通过AI实现上市公司公告的自动生成。
这是李迪对萧冰提高关键岗位效率的评价。"没有萧冰的技术,这种效果是无法实现的."李迪说。
在接受36泰铢的独家采访时,李迪还特别分享了他对萧冰独立、商业竞争和人工智能发展道路的想法。以下是采访记录:
谈分拆:“两边凑到一起的结果”
36 氪:分裂萧冰是自上而下的决定,还是萧冰自下而上的呼吁?
李笛:不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做这件事。
第一,分拆对微软来说非常罕见。这在微软40多年的历史上发生过两次,第二次是萧冰,最后一次是Expedia。分拆后上市。
微软很少被拆分,因为像许多国内公司一样,他们做资本运营和拆分来收回成本,但微软不是,微软仍然是萧冰的股东。
萧冰不像果小冰没有自下而上的创新,没有很强的未来的发展规划,分拆出来也没用,为什么说(分拆)难,这是两边凑到一起的结果。既要自上而下有这个意愿,也要自下而上有这个动力,所以非常罕见。那样分割出售
36 氪:,你认为萧冰准备好分离和独立了吗?
从结果来看,如果李笛:今天力挽狂澜,如果我们最近几年不在微软,萧冰的基本框架就不会如此稳固。今天我可以为To B,To C或者垂直平台做。如果六年前我不在微软,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做到。
框架完成了,就有问题了。我技术扎实,又商业化了一年。我发现各方面都很好,这就像孩子已经成年,可平时家长还是管着,晚上晚睡一会都不行,这时候搬出去才是更正确的决定。
萧冰在36 氪:?的商业化效率有什么变化吗你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了吗?
李笛:,我的关注点没有改变,但是我的团队变得比以前更完整了。
萧冰曾经是一个特区。从微软成立的第一天起,萧冰就拥有了独立的产品发布(GTM)能力。我们可以打电话,也就是决定是否更新和推出这个产品。我们还有一个营销团队,可以自己发布公告。除了全世界的萧冰,微软没有这样的能力。
现在商业化效率明显快了。萧冰在微软的时候没有销售团队,所以很多项目和订单无法扩大规模。现在他有独立的销售和人力资源团队。
如果你回头看看萧冰,你会发现许多事情是相通的。微软为什么要成为萧冰,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例外?是为了本土创新。
谈 AI :人工智能不应该被限制在硬件里
36 氪:,你认为人工智能和扬声器之间的关系如何?
李笛:.有三种人工智能。第一种叫做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我今天是一家卖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公司,我在这个垂直领域做的很棒。其实我可以过的很好,但是我会过的很辛苦,因为你不制定规则,你只是提供技术,而这种更多的是研究机构。
第二类是业界经常提到的人工智能产品,包括智能音箱和智能门禁。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添加的门禁依然是门禁产品,只是一种具有人工智能的门禁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门禁之前,还是用指纹和密码的,所以用人工智能可能更方便,但是没有改变产品定位,所以还是门禁。
智能音箱也是,真的让开灯关灯方便多了,因为我不用走过去,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智能音箱只是一个更方便的遥控器,并不会改变产品定位。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人工智能产品,是指人工智能是主体的产品。的意思是,你真的以人工智能为主体去互动,人工智能真的是在生产,可以担当关键岗位,而不是用技术去支撑另一个产品。可惜现在的智能音箱都是这样的。
国外的场景变了。和Alexa一样,它也在找很多科研机构来颁奖。谁能让Alexa和人交流30分钟,就给这个奖金。他们正在追查这件事。
我们现在正试图让萧冰成为生态环境的核心,而不是纠缠于产品形式,比如音箱,这是我的想法。
如果36 氪:,没有产品形态,外界很难察觉到小冰。
李笛:,你说得对,但是产品也有一个更换周期。89块钱买个音箱,因为有补贴所以买起来很轻松,但是买起来很轻松,扔起来也很轻松,更换周期很短。那如何用出货量取代市场份额呢?你只能处处制造人工智能。
建造这种生态环境并不容易,因为它是一个新事物,但是你不能用一种特定的物理形式来完成它,因为它不容易,这是不够的。
36 氪:,听我说,你理想中的萧冰类似于私人助理?她可以跨平台,无处不在。
李笛:,这是个好问题。其实助理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
我举个例子。例如,今天你开车,我坐在你的副驾驶上。你说有点热。我伸手给你开了空调。这个时候我的功能是车的智能助手,但是你把我当助手吗?不,你我之间有一种比助理更低级的关系,就是“我是你的朋友”,这是有道理的。
我是你的朋友。不是我决定的。天黑了。你说有点暗。我打开了灯。我是一个聪明的演说家的助手。你以为我这个时候是演说家吗?不,所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是合理的。这是创造AI众生的核心。你做什么取决于你当时在做什么。什么场合,能力多,助理只是工作之一。
36 氪:,你希望萧冰更直接地联系用户,还是希望她成为后端功能提供商?
李笛:萧冰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萧冰,一个18岁的女孩。这个年轻的女孩萧冰不可能和每个人都是好朋友。即使她和每个人都成了好朋友,她也只是她自己
我们想要什么?整个森林。所以小冰真正的概念是小冰架。这个框架可以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角色,女孩萧冰是我们用来迭代数据的第一个原型产品。
36 氪:,的OPPO、vivo、小米萧艾背后都有萧冰,但手机厂商都是自己在做。你如何看待这种竞争关系?苹果和Siri有什么区别?
到目前为止,这些基于李笛:萧冰框架的第三方应用都是跨平台的。萧冰从来没有一个人工智能实例专用于这个平台,它必须是跨平台的。
他和人一起去的。例如,他和萧冰交了一个虚拟男朋友。这个虚拟男朋友是他今天在华为的手机,明天在小米的手机,还有一天在车上的手机。他必须跨越平台。无处不在是人工智能的特点。
36 氪:,但这些制造商没有对我们提出任何限制吗?比如告诉你,你不会做手机,或者不会做硬件。
李笛:.也没有在小米生态,我们甚至可以硬切换,问用户是要选择萧艾还是萧冰。你觉得难以理解吗?
我不能理解36 氪:.比如在天猫音箱上,我必须选择是用天猫精灵还是萧冰。这可能只是。比如真的做音频业务,或者真的做一件硬件,会不会更难?
李笛:,如果我真的做了一个立体声,首先,我认为我今天不应该做这个立体声。但是今天,就算我真的做音频,你也得相信我。首先,我会倾向于,我的音频,像萧艾同学,OPP,VIVO,Breeno,华为的小艺,QQ,BabyQ等。你可以进来。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人工智能不能和硬件成为绑定关系。硬件是载体,不是人工智能,不能这么捆绑。
36 氪:,你是个特例。
李笛:,我们是一个特例。